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2013-06-08 16:17 【 字体:大 中 小 】
中秋之夜,国京在梅大演出传统京剧《大破铜网阵》。这是一出大武戏,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都擅演。黄派的白玉堂早已享名。我虽自八、九岁时就喜读《三侠五义》、《小五义》,但这戏却一直没有看过,因而无从拿这次的演出与先贤比较。
最喜出望外的是,演出前,张春华老先生登台讲话。他今年已是八十八岁高龄(米寿),由他的学生刘佳搀扶上台。看到他的老态,看到他讲话前下颏的颤动,想起60年前第一次看他的戏,真是感慨万千,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张老热情洋溢的回顾了这出戏的传承,从他的老师叶盛章说起,说到他在富连成以五年时间受教于叶先生,说到与徐元珊在科班里演此戏,说到在中国京剧院先和张云溪、后和高牧坤合演此戏。他说现在他们这一代都老了,,甚至风趣地说自己是“老耗子啦”(蒋平绰号“翻江鼠”),演不动了。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把这出戏一招一式地传给王璐、刘佳、靳智棋等青年演员。在张先生说到靳智棋演捞印时的“云里折腰”绝技时,甚至动情的赞他超过了自己,也超过了叶先生。这使我深感京剧事业在代代相传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也感到老先生对后学的肯定和鼓舞。张老的讲话长达10分钟,没有稿子,思绪清晰,底气很足,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觉得能听到这位独撑武丑行大旗几十年的老先生讲话,真是意外的收获!
大幕拉开,观众先以一碰头彩表示欢迎。满台的演员都已按位列好(戏很大,演员不一个一个地上场,节约了时间)。当中是顾谦饰的襄阳王。场景是他的银安殿。没有大制作,只有一块写着银安殿的匾牌。这场戏不但交代了襄阳王预谋夺取皇位,而且通过他要杀掉所有修建冲霄楼的工匠表现了他的暴戾。戏中正邪两方从开始就很明确了。王璐的白玉堂,英姿飒爽,他的嗓子不错,几处展现唱工处,得心应手。夜探冲霄楼的走边、旋子,基本工扎实。几处起打,也边实利索。身陷铜网阵,不再像1959年王金璐老师那样安排机关布景真的有“铜网”,以至操作员按电钮有了差错,造成王老师腰伤,近20年谢绝了舞台生活。这戏只表现白玉堂在冲霄楼上时,出现一排铜栏杆,使演员的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戏的后部以蒋平为主,(以前武生挑班,演白玉堂的角多在后半改饰别角,如王金璐就在后头演欧阳春)是武丑戏了。刘佳因伤退出演出(想到演欧阳春的刘大可,也是因脚伤需治疗几个月,演武戏可真不容易啊!)由靳智棋演蒋平。他的个头、身上都很好,翻纵跳跃轻松利索。特别是捞印一场,从山石景片的下高,水中摸索的姿式也各尽其妙。最可称道的是他捞印后出水,两翻上高后,以双脚勾住景片后的架子,全身横在空中。就是张先生说的“云里折腰”的绝技。以前看过“扯风旗”但那是全身都靠胳臂的劲支撑。可这是由两脚撑全身,人还是横在空中,确是很难。张先生说超过他自己、超过叶先生,就是指此。但是,小靳的开口跳可比叶、张前辈还有不小的差距。两大段白口,比起张先生年轻时的脆快干净真是再下几年工夫也难赶上。
全剧在蒋平、智化取得盟单,从楼上翻下,襄阳王被擒,大破冲霄楼的火光中结束。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三侠五义中,除了南侠展昭没露面,都立体化的呈现在舞台上了。剧中人物众多,单是演员表上附了照片的就有30人之多。以武为主,唱念做打俱全。是一出好戏。看完后,我想:这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京剧。没有大制作(冲霄楼有个景片,谁演也得有。碧水寒潭有山石,察院花厅有屏风,,那都不能属于大制作)。没有交响乐搅和。没有胡编乱改的斧凿痕迹。没有特制的服装,从衣箱里找,都是现成的。不管是老戏迷还是青年人,不管是看过三侠五义的,还是对那故事毫无所知的,都能接受。这是一出京剧!还想到,原中国京剧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好戏:五鼠闹东京、猎虎记、蝴蝶杯、云罗山......现在都很久不见了。连三打祝家庄都没了。翻出来,呈献给观众多好哦。
最喜出望外的是,演出前,张春华老先生登台讲话。他今年已是八十八岁高龄(米寿),由他的学生刘佳搀扶上台。看到他的老态,看到他讲话前下颏的颤动,想起60年前第一次看他的戏,真是感慨万千,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张老热情洋溢的回顾了这出戏的传承,从他的老师叶盛章说起,说到他在富连成以五年时间受教于叶先生,说到与徐元珊在科班里演此戏,说到在中国京剧院先和张云溪、后和高牧坤合演此戏。他说现在他们这一代都老了,,甚至风趣地说自己是“老耗子啦”(蒋平绰号“翻江鼠”),演不动了。用了八个月的时间,把这出戏一招一式地传给王璐、刘佳、靳智棋等青年演员。在张先生说到靳智棋演捞印时的“云里折腰”绝技时,甚至动情的赞他超过了自己,也超过了叶先生。这使我深感京剧事业在代代相传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也感到老先生对后学的肯定和鼓舞。张老的讲话长达10分钟,没有稿子,思绪清晰,底气很足,观众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也觉得能听到这位独撑武丑行大旗几十年的老先生讲话,真是意外的收获!
大幕拉开,观众先以一碰头彩表示欢迎。满台的演员都已按位列好(戏很大,演员不一个一个地上场,节约了时间)。当中是顾谦饰的襄阳王。场景是他的银安殿。没有大制作,只有一块写着银安殿的匾牌。这场戏不但交代了襄阳王预谋夺取皇位,而且通过他要杀掉所有修建冲霄楼的工匠表现了他的暴戾。戏中正邪两方从开始就很明确了。王璐的白玉堂,英姿飒爽,他的嗓子不错,几处展现唱工处,得心应手。夜探冲霄楼的走边、旋子,基本工扎实。几处起打,也边实利索。身陷铜网阵,不再像1959年王金璐老师那样安排机关布景真的有“铜网”,以至操作员按电钮有了差错,造成王老师腰伤,近20年谢绝了舞台生活。这戏只表现白玉堂在冲霄楼上时,出现一排铜栏杆,使演员的安全得到足够的保障。
戏的后部以蒋平为主,(以前武生挑班,演白玉堂的角多在后半改饰别角,如王金璐就在后头演欧阳春)是武丑戏了。刘佳因伤退出演出(想到演欧阳春的刘大可,也是因脚伤需治疗几个月,演武戏可真不容易啊!)由靳智棋演蒋平。他的个头、身上都很好,翻纵跳跃轻松利索。特别是捞印一场,从山石景片的下高,水中摸索的姿式也各尽其妙。最可称道的是他捞印后出水,两翻上高后,以双脚勾住景片后的架子,全身横在空中。就是张先生说的“云里折腰”的绝技。以前看过“扯风旗”但那是全身都靠胳臂的劲支撑。可这是由两脚撑全身,人还是横在空中,确是很难。张先生说超过他自己、超过叶先生,就是指此。但是,小靳的开口跳可比叶、张前辈还有不小的差距。两大段白口,比起张先生年轻时的脆快干净真是再下几年工夫也难赶上。
全剧在蒋平、智化取得盟单,从楼上翻下,襄阳王被擒,大破冲霄楼的火光中结束。
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三侠五义中,除了南侠展昭没露面,都立体化的呈现在舞台上了。剧中人物众多,单是演员表上附了照片的就有30人之多。以武为主,唱念做打俱全。是一出好戏。看完后,我想:这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京剧。没有大制作(冲霄楼有个景片,谁演也得有。碧水寒潭有山石,察院花厅有屏风,,那都不能属于大制作)。没有交响乐搅和。没有胡编乱改的斧凿痕迹。没有特制的服装,从衣箱里找,都是现成的。不管是老戏迷还是青年人,不管是看过三侠五义的,还是对那故事毫无所知的,都能接受。这是一出京剧!还想到,原中国京剧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好戏:五鼠闹东京、猎虎记、蝴蝶杯、云罗山......现在都很久不见了。连三打祝家庄都没了。翻出来,呈献给观众多好哦。

猜你喜欢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2015-09-15 11:22
216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2015-03-09 13:35
138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2013-06-08 16:17
219


“活曹操”老侯爷
2013-05-26 21:44
201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2013-05-25 20:34
107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2013-05-25 20:32
152


女老生的历史
2013-05-25 20:30
176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2013-05-25 00:09
212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2013-05-25 00:05
111

热门内容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第一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两个场景,9个以上人物,含生、净等多个行当,排演过程可让小朋友深刻体会成语“狐假虎威”的含意。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之夜,国京在梅大演出传统 京剧 《大破铜网阵》。这是一出大武戏,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都擅演。黄派的白玉堂早已享名。我虽自八、九岁时就喜读《三侠五义》、《小五义》,但这戏却一直...
“活曹操”老侯爷


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松柏庵往事》(作者:和宝堂)。 老侯爷侯喜瑞,男,京剧净角。字霭如,河北衡水人,生于北京。回族。出生:1892年2月23日, 1983年因病在其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侯老身材瘦小,嗓音沙哑,缺乏演好花脸的基本...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
女老生的历史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中国戏剧红氍毹上的性别颠倒在世界演剧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日本的歌舞伎有这种现象,那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影响。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http://www.jingju.com 京剧网 几十年来,我学俞老的表演艺术体会最深的是三个字:稳、准、狠。 稳是小生表演的基础,综观俞老对各种人物的表演,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轴心,那就是稳,无论是风流潇洒的书生还是地位赫赫的皇帝,或是喝...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一出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一开场就是萧桂英在边条后唱波浪滔滔海水发。关于这句唱词在文革前的报纸上还有过讨论,有人认为既然父女打鱼在江下,不是在海上为什么会海水发呢?另一方认为海水涨潮溯江而上如钱塘、扬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