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2013-05-25 20:34 【 字体:大 中 小 】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哏”是淡淡的,不是北京人所谓“胳肢人”,上海人所谓“硬滑稽”。他的笑料,在使人哄然一笑之后,还能想想,还能回味。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逗呀?”他说:“我没有逗呀,我说的都是实话。”“说实话”是丑角艺术的不二法门。说实话而使人笑,才是一个真正的丑角。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
不但在台上,在生活里,贯盛吉也是那么逗。临死了,还逗。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可惜了。
他死于心脏病,病了很长时间。
家里人知道他的病不治了,已经为他准备了后事,买了“装裹”——即寿衣。他有一天叫家里人给他穿戴起来。都穿齐全了,说:“给我拿个镜子来。”
他照照镜子:“唔,就这德行呀!”
有一天,他让家里人给他请一台和尚,在他的面前给他放一台焰口。
他跟朋友说:“活着,听焰口,有谁这么干过没有?——没有。”
有一天,他很不好了,家里忙着,怕他今天过不去。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我今儿不走。今儿外面下雨,我没有伞。”
一个人能够病危的时候还能保持生气盎然的幽默感,能够拿死来“开逗”,真是不容易。这是一个真正的丑角,一生一世都是丑角。
赞曰: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
虽东方朔,无此优容。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哏”是淡淡的,不是北京人所谓“胳肢人”,上海人所谓“硬滑稽”。他的笑料,在使人哄然一笑之后,还能想想,还能回味。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逗呀?”他说:“我没有逗呀,我说的都是实话。”“说实话”是丑角艺术的不二法门。说实话而使人笑,才是一个真正的丑角。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
不但在台上,在生活里,贯盛吉也是那么逗。临死了,还逗。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可惜了。
他死于心脏病,病了很长时间。
家里人知道他的病不治了,已经为他准备了后事,买了“装裹”——即寿衣。他有一天叫家里人给他穿戴起来。都穿齐全了,说:“给我拿个镜子来。”
他照照镜子:“唔,就这德行呀!”
有一天,他让家里人给他请一台和尚,在他的面前给他放一台焰口。
他跟朋友说:“活着,听焰口,有谁这么干过没有?——没有。”
有一天,他很不好了,家里忙着,怕他今天过不去。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我今儿不走。今儿外面下雨,我没有伞。”
一个人能够病危的时候还能保持生气盎然的幽默感,能够拿死来“开逗”,真是不容易。这是一个真正的丑角,一生一世都是丑角。
赞曰: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
虽东方朔,无此优容。

猜你喜欢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2015-09-15 11:22
216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2015-03-09 13:35
138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2013-06-08 16:17
219


“活曹操”老侯爷
2013-05-26 21:44
201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2013-05-25 20:34
107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2013-05-25 20:32
152


女老生的历史
2013-05-25 20:30
176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2013-05-25 00:09
212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2013-05-25 00:05
111

热门内容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第一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两个场景,9个以上人物,含生、净等多个行当,排演过程可让小朋友深刻体会成语“狐假虎威”的含意。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之夜,国京在梅大演出传统 京剧 《大破铜网阵》。这是一出大武戏,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都擅演。黄派的白玉堂早已享名。我虽自八、九岁时就喜读《三侠五义》、《小五义》,但这戏却一直...
“活曹操”老侯爷


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松柏庵往事》(作者:和宝堂)。 老侯爷侯喜瑞,男,京剧净角。字霭如,河北衡水人,生于北京。回族。出生:1892年2月23日, 1983年因病在其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侯老身材瘦小,嗓音沙哑,缺乏演好花脸的基本...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
女老生的历史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中国戏剧红氍毹上的性别颠倒在世界演剧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日本的歌舞伎有这种现象,那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影响。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http://www.jingju.com 京剧网 几十年来,我学俞老的表演艺术体会最深的是三个字:稳、准、狠。 稳是小生表演的基础,综观俞老对各种人物的表演,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轴心,那就是稳,无论是风流潇洒的书生还是地位赫赫的皇帝,或是喝...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一出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一开场就是萧桂英在边条后唱波浪滔滔海水发。关于这句唱词在文革前的报纸上还有过讨论,有人认为既然父女打鱼在江下,不是在海上为什么会海水发呢?另一方认为海水涨潮溯江而上如钱塘、扬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