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老故事会 >

《打渔杀家》

2013-05-22 13:16 【 字体:

《打渔杀家》是一出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一开场就是萧桂英在边条后唱“波浪滔滔海水发”。关于这句唱词在文革前的报纸上还有过讨论,有人认为既然“父女打鱼在江下”,不是在海上为什么会海水发呢?另一方认为海水涨潮溯江而上如钱塘、扬子。但是戏中还有一句道白:“这河下的生意不做也罢”,这样,河、江、海就齐活了。到底在何处打鱼呢?戏剧艺术的虚构与夸张让人们不会去刨根问底。  
                  
《打渔杀家》
剧情简介:
《打渔杀家》一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取自《水浒后传》中李俊之事改编。京剧优秀剧目之一。
宋时,梁山泊起义失败以后,梁山英雄阮小二易名萧恩携女桂英,隐居在太湖,并以打鱼为生。一日,遇故人李俊同友倪荣前来探望萧恩,三人在舟中同饮。土豪劣绅丁自燮派丁郎向萧催讨鱼税,被李俊、倪荣吓退。丁郎回府将此事告知丁员外,丁员外大怒,即派看家护院的大教师率众打手去萧家勒索,被萧恩痛打狼狈而逃。萧恩去至县衙告状,反被州官吕子秋责打四十大板;并逼萧过江去丁府赔礼道歉。萧恩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连夜带女儿过江,借献庆顶珠为名,闯入丁府,杀了丁自燮及他的家丁走狗,弃家逃走。
人物装扮:
萧恩老生俊扮,黪发髻、黪鬓发、黪三、草帽圈、蓝绸条、铲头、香色抱衣、抱裤、绦子、蓝布坎肩、大带、水裙、裹腿、鱼鳞洒鞋。后戴白毡帽、披老斗衣。
萧桂英旦俊扮,梳大头、线尾子、茨菇叶、犄子、人字条、银泡子、掖绒求、草帽圈、皎月色打衣打裤、系鱼鳞腰包、蓝布坎肩、绣花腰巾子、后披素青褶子、皎月色薄底。
李俊老生俊扮,将巾、黑三、白绣花褶子、内衬红素褶子、红彩裤、厚底。
倪荣净勾绿碎脸,绿硬罗帽、红扎、红耳毛子、绿绣花褶子、内衬素黄褶子、红彩裤、厚底。
丁自燮净勾水白脸,紫员外巾、黪鬓发、黪满、紫员外帔、内衬古铜色素褶子、红彩裤、厚底。
葛先生生丑扮,荷叶巾、丑三、素青褶子、青彩裤、朝方。
大教师丑丑扮揉脸,毡帽、黑缎胯衣裤、白腰巾、薄底、青褶子。
丁郎丑丑扮,软青罗帽、青褶子、大带、黑彩裤、白大袜、皂隶鞋。
四小教师杂丑扮,黑头布、黑夸衣、黑彩裤、薄底。
道具:十三、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教读说明: 
课前,布置选读《水浒传》中与阮氏英雄有关的情节,课上,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读之前,教师不要作引导,不要讲“目标”之类,也不要加以什么暗示,只是让学生依靠已有的阅读剧本的经验,去津津有味地欣赏这场戏。就一般情况而言,大致读懂,略有心得,还是能办到的。 
初步自读之后,点出“自读提示”里的这两句:“据传萧恩是梁山好汉阮小七的化名。起义失败后隐迹江湖,打渔(当为“鱼”)为生。”以此使学生把“萧恩”与阮氏英雄的虎胆雄风联系起来。 
提面增添了宋江率众征田虎、征王庆的内容。清代的金圣叹见《水浒传》前七十回以后的内容又拖沓又平淡,就把后面的文字删去,只拿前七十回来刊印,并假托是个“古本”。这个七十回本,成了后来最为流行的本子。 
布置练习:根据《〈打渔杀家〉选场》(全剧第一场)的内容,合理地展开想象,用简练的概述性语言,续写后面的剧情。这项练习,改为由学生口述亦可,但口述之前应写出一个简纲,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动脑子思考,便于检查落实的情况。 
教师简略评点学生续写的思路,就此,介绍《打渔杀家》后几场的故事情节。最好只讲到杀死渔霸全家,远走他乡,不要多生枝蔓。 
以上,为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高潮”部分和萧恩的思想性格特点)作了一系列准备
扇子四把/船桨两只/酒具一份/茶具一份/渔网一张/大打彩一个/锁链一条/膏药两贴/白绸条一根/银锭一锭/单刀四把/单枪四杆/桌子一张/椅子两把/红桌围椅帔一



 
 

              
 
 
 
十三、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教读说明: 
课前,布置选读《水浒传》中与阮氏英雄有关的情节,课上,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读之前,教师不要作引导,不要讲“目标”之类,也不要加以什么暗示,只是让学生依靠已有的阅读剧本的经验,去津津有味地欣赏这场戏。就一般情况而言,大致读懂,略有心得,还是能办到的。 
初。布四、体会唱词与思想感情 
分角色朗读戏剧开头结尾桂英和萧恩一段唱词,也可让学过京剧的同学来表演这一段内容。请同学思考这段唱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堪生活的重负,凄苦,辛苦劳动却始终不能养活自己,倍受贫困的煎熬。 
五、归纳戏剧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归纳。这场戏的实质是恶霸地主和地方官吏互相勾结,残酷勒索,加重剥削,从而激起人民的反抗。这一场戏是全剧故事的开端部分,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封建统治的黑暗。 
六、总结扩展 
l.《打渔杀家》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京剧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表现矛盾冲突,揭示剧本的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打渔杀家》的选场部分,分别刻画了萧恩、李俊、倪荣这些梁山英雄好汉以及丁府家丁的不同的性格,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社会步自读之后,点出“自读提示”里的这两句:“据传萧恩是梁山好汉阮小七的化名。起义失败后隐迹江湖,打渔(当为“鱼”)为生。”以此使学生把“萧恩”与阮氏英雄的虎胆雄风联系起来。 
提面增添了宋江率众征田虎、征王庆的内容。清代的金圣叹见《水浒传》前七十回以后的内容又拖沓又平淡,就把后面的文字删去,只拿前七十回来刊印,并假托是个“古本”。这个七十回本,成了后来最为流行的本子。 
布置练习:根据《〈打渔杀家〉选场》(全剧第一场)的内容,合理地展开想象,用简练的概述性语言,续写后面的剧情。这项练习,改为由学生口述亦可,但口述之前应写出一个简纲,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动脑子思考,便于检查落实的情况。 
教师简略评点学生续写的思路,就此,介绍《打渔杀家》后几场的故事情节。最好只讲到杀死渔霸全家,远走他乡,不要多生枝蔓。 
以上,为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高潮”部分和萧恩的思想性格特点)作了一系列准备现实。 
2.京剧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戏曲,通过学习本文应该加强我们对京剧特点的了解,课后有条件有机会再欣赏其它传统剧目如《空城计》《贵妃醉酒》《野猪林》等。 
七、布置作业 (略) 
《打渔杀家(节选)》教学设计示例 
一、了解文化常识 
京剧是全国性剧种之一。以徽班戏为起头,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目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唱腔基本属于板腔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琐呐等乐器和锣鼓等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以上只要求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最初步的认识。) 
二、了解故事情节 
先请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
教师再简介全剧内容。故事梗概:梁山好汉萧恩自与众弟兄分手后,和女儿桂英相依为命,在江边打鱼为生。时因天旱水浅,鱼不上网,欠下了乡宦丁自燮的渔税银子。丁府派恶奴丁郎前来催讨,恰好被萧恩的好友、水泊英雄“混江龙”李俊及“卷毛虎”倪荣遇见,二人甚为不平,将其顶撞了回去。丁自燮闻报怒不可遏,随即派教师爷率一帮打手至萧家强行索取税银。萧恩先跟他周旋,但终因对方仗势逼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怒将来人打跑。萧恩自恃有理,抢先至官府报案,以求公断。岂知官、绅早就勾结,狼狈为奸。县令吕子秋贪赃枉法,反诬萧恩抗税不交,杖责40大板后赶出公门,并命令他连夜过江向丁自燮赔礼请罪。桂英原已许配给花荣之子花逢春,只是尚未过门。萧恩决意弃家与丁死拼,并催促女儿携花家聘礼庆顶珠投奔夫家。是夜,萧恩暗藏戒刀在身,父女双双以献珠赔礼为名闯入了府,杀了了自受全家。 
三、讨论分析 
1.萧恩一再忍让,反动统治阶级一再进逼,萧恩出于无奈,才起来反抗,杀了丁员外全家。这样写,意在表现主题。 
2.剧本安排李俊和倪荣与萧恩聚会,意在以二人的豪侠气概来衬托萧恩的逆来顺受,并向观众暗示萧恩思想性格发展的趋向:反抗——杀家。 
3.《打渔杀家》这出戏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恶霸地主和官府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残酷地压迫、剥削、勒索劳动人民,以致激起人民的反抗。这场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四、学习剧本知识 
理解组成剧本的两个部分: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教师略加点拨即可: 
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舞台提示,人物台词(分出唱词和说白),并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文字略) 
五、拓展:比较萧恩与杨白劳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的差异? 
提示:他们两个最明显的个性差异是:萧恩深沉、隐忍,至忍无可忍之时则奋起反抗,怒杀恶霸全家,远走他乡。他有主见,有武艺,是隐迹江湖的豪侠。而杨白劳呢,是个忠厚、善良、懦弱的农民,面对厄
运,无力反抗,最后只能以死抗争。这种个性差异与他们俩各自的身份、地位、经历是分不开的。
设题目的是欣赏戏曲的唱词。
这两段唱词情景交融,表现了萧恩父女与世无争,虽然贫苦却安于平静的劳动生活而自得其乐的思想感情。
四、△如果有条件,可以欣赏《打渔杀家》的录音、录像。
答案从略。
●教 学 建 议
一、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的一个剧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教学本课,要使学生对京剧艺术有所了解,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既要帮助学生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又要引导他们注意剧本的艺术性、娱乐性。学法建议
1、阅读时,要把握剧中的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通过揣摩人物的对白、唱词,把握人物的性格。
2、《打渔杀家》这出戏是一出有名的“水浒戏”主题严肃而情趣横生,
 3、学习本课京剧剧本,可利用课外时间读点京剧常识,观看点京戏,播放点京剧录间或录像,培养对京剧艺术的爱好,提高欣赏戏剧能力。(甲)                                       (乙)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尊。
               (丙)                                       (丁)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把这四首诗中所写的景物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
4、解答季节排序题的关键是要抓景物。请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指出各首诗的一种象征性景物。
  
参考答案
1、①贸然、冒昧    ②打鱼的生意  口袋里无钱      ③可是、莫非是     ④打抱不平的人
2、①阮小七    ②二黄  摇板  快三眼    ③春秋   双方的友好关系    ④萧恩的忍让,起初不反抗,一是更能反衬出封建剥削的压迫的不义,反衬地主恶霸和官府的残酷;二是表现萧恩深觉老练的性格特征。
3、B
4、杨柳  蔷薇  菊   梅
5 《打渔杀家》是一出有名的“水浒戏”,又名《庆顶珠》《讨鱼税》,是戏曲传统剧目之一。说的是梁山好汉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隐迹江湖,重操旧业,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他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而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痛打教师爷,杀死丁员外,远走他乡。全剧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封建政治的黑暗,表现了“惩恶”的主题,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剧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萧恩本是梁山泊英雄,他隐迹江湖,与世无争,只想平安度日。丁郎向他催逼渔税银子,他竭力忍让,只怕生事,连李俊、倪荣都认为他过于懦弱。他的思想性格在李俊、倪荣的映衬之下,显得十分隐忍、深沉。就全剧来看,萧恩起初的不反抗,更能反衬封建剥削和压迫的不义,反衬恶霸和官府的残酷;萧恩起初的不反抗与最后奋起反抗,愤而杀死恶霸,也正是相反相成的。剧桂英温顺懂事、少言寡语,是一个好女儿的形象
二、潜能开发
例1、这场戏是围绕怎样的矛盾冲突展开的?其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思路分析:通过熟悉剧情来理出矛盾红索,通过理解和概括作品的思想意义来分析实质。
  答案:这场戏是围绕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向渔民萧恩勒索渔税银子的矛盾冲突展开的。其实质是恶霸地主和地方官吏相勾结,残酷勒索苛捐杂税,加重封建剥削,从而激起人民的反抗怒火。
例2、剧本中倪荣和丁朗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各是怎样的性格?
  思路分析: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观点上去分析两种人物的不同性格。
  答案:不同人物的语言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倪荣具有爱打抱不平、火爆刚烈的性格,揭露了丁郎仗势欺人、外强中干的奴才嘴脸。
。关 于 练 习
一、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想一想,这场戏中每位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各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设题目的是理清情节,认识剧中人物的性格,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在戏曲中,常常有插科打诨,即在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和对话来引人发笑。插科打诨是戏曲的特点之一,它主要是一种搞笑手段,可以活跃演出气氛。主要是为了逗乐。
三、品味下面的唱词。想一想,这些唱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桂  英    (内唱西皮倒板)
                   摇动船儿似箭发。
       萧  恩    (内)开船哪!
                 (萧恩、桂英同摇船上)
       桂  英    (唱快板)
                    江水照得两眼花,

●                    青山绿水难描画,
                    父女打鱼作生涯。
       萧  恩     儿啊!
                 (唱摇板)
                    父女打鱼在河下,
                    家贫哪怕人笑咱!
                    ……
2.萧  恩    正是:
                   父女打鱼在河下,
       桂  英    家贫哪怕人笑咱;
       萧  恩    看看不觉红日落,
       桂  英    一轮明月照芦花。
                (萧恩、桂英同摇船下)
二、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对白、唱词认识人物的性格,认识剧中的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写萧恩的忍让,对于揭露封建剥削和压迫有什么作用,剧中为什么安排李俊、倪荣两人与萧恩的聚会,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三、如果有条件,可以欣赏《打渔杀家》的录音、录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他京剧剧目的录音、录像,或组织看一场京剧。
四、简单介绍一点京剧常识。
●有 关 资 料
。脚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个大的行当,又各有细密的分工。一。
(摘自《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一、关于京剧之一
戏曲剧种。流行全国。有二百多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音乐上基本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旧时也称“皮黄”。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有导板(倒板)、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另有西皮反调(习称“反西皮”)、二黄反调(习称“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分别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大抵西皮适于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于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调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用以表达少女的柔情。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唢呐、海笛等管弦乐和鼓、板、大锣、铙钹、堂鼓、星等打击乐。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很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形成中国民族戏曲“唱做念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外国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正由于此,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鲜明特色,拥有广大的观众,全国城乡都有很多戏迷。所以,怎样对待京剧的问题,首先是一个着眼于群众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包含着京剧和整个民族戏曲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同时,在全世界,凡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几乎都有京剧爱好者。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为联系大陆同胞和台、港、澳同胞,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要艺术纽带。京剧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最富民族性,同时也最富世界性,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京剧的地位和价值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般男子称“生”,中年以上男子称“老生”,青年男子称“小生”,勇武男子称“武生”。一般妇女称“旦”,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小家碧玉称“花旦”,老年妇女称“老旦”,勇武妇女称“武旦”,诙谐或邪恶妇女称“彩旦”。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称“净”(也叫“花脸”),擅武艺者称“武净”。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丑”(也叫“小花脸”),擅武艺者称“武丑”。长期以来,京剧以演历史故事为主,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也在三四百个以上,其中《将相和》《宇宙锋》《萧何月下追韩信》《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野猪林》《打渔杀家》《二进宫》《拾玉镯》等流行更广。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始了京剧改革工作,编演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新剧目。建国以后,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在对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加工的同时,创作、改编了一些新历史剧和民间传说剧,如《杨门女将》《黑旋风李逵》《海瑞罢官》等,同时也编演了一些反映现代革命斗争生活的现代剧,对京剧艺术的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京剧服装具有独特风格,质量考究,描龙绣凤,色泽鲜艳。服式基本上依照明制,按人物身份、职业分别穿着蟒、官衣、褶子、帔等,大都宽袍长袖;劳动人民穿茶衣、老斗衣、袄裤等;武将扎靠,民间勇武人物着紧身的包衣包裤、夸衣等。京剧化妆,各个行当均有一定谱式,净、丑勾画各种脸谱,以示忠奸善恶。生、旦浓妆重抹,也近似脸谱。由于地区和艺术风格的不同,京剧有“京派”“海派”两大流派。以北京为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有咸丰、同治年间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光绪年间的谭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等,以及民初以来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等。旦脚有老一辈的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初以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相继崛起,竞编新戏,在声腔和表演艺术上不断进行改革,形成各具特点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名旦”。以上海为基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有王鸿寿、汪笑侬、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林树森、李春来、盖叫天、周信芳、金少山等。自从1919年梅兰芳第一次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不断出国访问演出,解放后尤为频繁,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较大贡献。北京一度称北平,京剧也一度称“平剧”就是中央支持开展徽班进京200周年
二、关于京剧之二
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虽然正式形成京剧只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但追本溯源,它是同近两千年的中国戏曲传统一脉相承的。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舞传统,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从唐代歌舞戏到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南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完整形式。发展到元杂剧,有了结构比较严谨的剧本,有了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舞台艺术,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衍化成为北杂剧和传奇并存。及至明末清初,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它们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传统,又各自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因地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音乐声腔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许多剧种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这中间,作为京剧前身的徽戏(徽调)、汉戏(楚调)、昆曲、秦腔和弋阳腔(包括后来在北京融化成的京腔)等,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广为人们所喜爱。京剧正是在这些戏曲的基础上,融汇了它们的优点和长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京剧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加上京都人文荟萃,使它得以广泛借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合各地和多种文艺形式的精华。正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京剧博采众长,经过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终于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被称为“大戏”“国剧”,一度在剧坛独领风骚。京剧艺术蕴含丰厚,对此,学者专家有过许多论述。比如京剧的声腔和音乐方面,是在吸收徽剧、汉剧、昆曲、梆子以及其他地方剧种的一些曲腔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昆腔、吹腔、小调的声腔音乐体系。它的唱词继承了我国诗、词、曲和说唱文学的艺术传统,确立了由上下句组成的“板腔体”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剧诗。它的唱腔和板式多种多样,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各有不同的声腔和演唱方法,宜于表达各类人物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它的伴奏,既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又能对演唱起重要的烘托作用,形成了文武场合奏和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独有风格。又如在表演手段和技巧方面,它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化,吸收了各地方戏曲的精粹和民族舞蹈、武术、杂技的长处和技巧,经过不断丰富加工,形成了唱、念、做、打、翻兼有,手、眼、身、法、步俱全的程式化、舞蹈化的表演特点。再如在服饰、道具、人物造型、脸谱方面,它借鉴和吸收了我国的民族绘画、雕塑、书法、刺绣及民间工艺的特长,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程式性,不仅鲜明生动,艳丽多彩,而且同京剧表演融为一体,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在剧目方面,也很有特色。它在内容上确有不少封建糟粕,应予剔除,但也有相当部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惩恶扬善、崇俭戒奢、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扶弱济贫,等等,还有不少戏表现了民族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并给人以历史的知识。这些可以异时共存、异地共赏的东西,有助于人们道德品质的熏陶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观赏这些剧目,不但可以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教益。总之,京剧以其丰厚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纪念活动,促进京剧振兴的由来。
 
阅读全文
热门内容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第一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两个场景,9个以上人物,含生、净等多个行当,排演过程可让小朋友深刻体会成语“狐假虎威”的含意。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之夜,国京在梅大演出传统 京剧 《大破铜网阵》。这是一出大武戏,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都擅演。黄派的白玉堂早已享名。我虽自八、九岁时就喜读《三侠五义》、《小五义》,但这戏却一直...

“活曹操”老侯爷

“活曹操”老侯爷 --> “活曹操”老侯爷
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松柏庵往事》(作者:和宝堂)。 老侯爷侯喜瑞,男,京剧净角。字霭如,河北衡水人,生于北京。回族。出生:1892年2月23日, 1983年因病在其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侯老身材瘦小,嗓音沙哑,缺乏演好花脸的基本...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

女老生的历史

女老生的历史 --> 女老生的历史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中国戏剧红氍毹上的性别颠倒在世界演剧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日本的歌舞伎有这种现象,那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影响。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http://www.jingju.com 京剧网 几十年来,我学俞老的表演艺术体会最深的是三个字:稳、准、狠。 稳是小生表演的基础,综观俞老对各种人物的表演,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轴心,那就是稳,无论是风流潇洒的书生还是地位赫赫的皇帝,或是喝...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一出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一开场就是萧桂英在边条后唱波浪滔滔海水发。关于这句唱词在文革前的报纸上还有过讨论,有人认为既然父女打鱼在江下,不是在海上为什么会海水发呢?另一方认为海水涨潮溯江而上如钱塘、扬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