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2013-06-08 16:16 【 字体:大 中 小 】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特色教学纪实
①
②
③
④
⑤丁 杨 李 雪
①②③ 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
④ 通过演出,小演员们学会了如何化装造型。
⑤ 候场期间,小演员们还不忘练习基本功。李 雪 摄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对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的孩子们来说是值得庆贺的一天,对北京市的少年儿童来说也是充满惊喜的一天。这天,以北戏排演场为大本营的“少儿戏剧场”正式启动,以后每到周六、周日,北戏都将推出两场由在校学生参演的剧目,来自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等的老艺术家将亲自上阵指导演出。作为打头阵的“少儿戏剧场夏季演出季”,从6月1日到8月31日的3个月内,10台28场囊括京剧、评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剧目会逐一亮相,无疑成为家长带孩子体验传统文化、开阔艺术眼界的不二选择。
“‘少儿戏剧场’是北戏打造的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少儿宜观看的剧节目为主要内容,以北戏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集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少儿综合艺术演出场所。剧场秉承戏曲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利用北戏自身具备的剧场和艺术教育资源,培养戏曲后备力量,展示艺术教育水平,推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少儿戏曲观众,丰富少儿文化生活,提高少儿艺术修养;传承优秀传统艺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少儿艺术乐园,服务少儿艺术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北京特色艺术,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表示。
为孩子们造梦的“六个一”工程
6月1日,对高妈妈来说同样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当天,她受北戏之邀以新生家长的身份到学校观看北戏孩子们演出的京剧《少年马连良》。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京剧《少年马连良》作为首场演出剧目获得赞誉一片,高妈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质量也有了清晰的认识:“3个月后我的女儿将成为北戏的学生,看到今天跟她同龄的孩子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地演出,我确信把孩子送进北戏一定没错。”
据悉,为了保证“少儿戏剧场”剧目演出的高质量和持续性,2012年,值北戏建校60周年之际,刘侗提出了“为孩子们造梦”的“六个一”工程: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带动全院专业建设,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产生;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建立“少儿戏剧场”;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
2013年伊始,北戏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15位京剧专家和15位河北梆子、昆曲、曲剧专家及5位评剧艺术家受聘成为北戏教师,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他们中不乏孙毓敏、李玉芙、王玉珍、黄德华、李文敏、谷文月等各自艺术领域杰出的代表和知名艺术家,而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张德福以80多岁高龄出现在课堂上,引起一片喝彩。
“艺校教育应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课堂,一个是排练场或剧场;一方面是技艺及理论的传授,一方面是演出实践的增加,而学生参加演出的机会对其艺术水准的提升尤为重要。举办‘少儿戏剧场’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学习艺术的过程从课堂延伸到剧场,鼓励教学和演出结合、创作和教学结合,把教学过程中排演的优秀小节目整理出来,经过彩排实践之后搬到剧场演出。把北戏曾经创排的一些好剧目搬到舞台上演出,并结合舞台和教学创排一批新剧目。”刘侗指出。
众艺术家为戏曲传承建言助力
听说北戏要打造属于孩子们的舞台,北京市原副市长张百发非常振奋,并表态一定“好好支持”;著名书法家、京剧奚派传人欧阳中石感动不已,表示愿意为戏曲传承添一把柴,并为“少儿戏剧场”题字。可以说,几经努力诞生的“少儿戏剧场”既彰显了北戏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和传统文化艺术合格传承人、满足社会各界对艺术人才需要的办校追求,也让一直致力于戏曲艺术传承的老艺术家看到了希望。从北戏走出来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兴奋地说:“在北戏的授课和演出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几个不错的戏曲苗子,值得好好培养。”张德福则表示:“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舞台实践,找感觉,慢慢来,通过演出后观众的反响和老师的进一步规划进行科学培养。”他同时强调,“人才培养的方法很重要,现在的孩子处于懵懂期,需要一个过渡,一旦开窍就会进步很快。而且女孩儿要比男孩儿占优势,因为男孩子有一个变声期,需要特别注意!”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戏原校长孙毓敏用“久旱逢甘霖,今夜及时雨”形容“少儿戏剧场”给戏曲艺术注入的蓬勃生机,期待着这样一个优质场所实现“京剧观众重新回到剧场”的心愿。孙毓敏回忆起1996年3月15日,北戏在老领导支持下开创的“双休日百场演出”实习基地的创举。当年,这些在舞台上大名鼎鼎的表演艺术家,为了保证观众不流失,每周派车在北京虎坊桥按时接送观众看戏,受到广大戏迷的关注和好评。这些老观众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了解小演员的成长过程,“四小须生”及各行当的小尖子在他们的关注下迅速成长,成为舞台上当之无愧的“角儿”。那时候,“小孩儿演大戏”就成为北戏的一道风景。《赵氏孤儿》、《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锁麟囊》等大戏在这些年内相继完成。只可惜,坚持了12年的“百场演出”突然被停止,“北戏排演场”也歇业停摆,这成为孙毓敏内心的遗憾。如今“少儿戏剧场”在北戏排演场重新开张,让孙毓敏喜不自禁,她表示将振奋精神,“和大家一起热烈欢呼和期待北戏的又一个春天早点到来!”
打造少儿文化品牌
这次为了给“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开好局,首场剧目《少年马连良》的全体演职人员在不耽误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很多授课教师坦言,参加这部戏排练的孩子们大有长进,两个中专二年级的孩子担当主演,他们在台上的唱腔、一举一动并不亚于成年人,可以说,没有长期的舞台实践就没有今天他们对作品内容恰到好处的把握。
而对于不断探索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特色教学的北戏来说,“少儿戏剧场”不仅是一个戏曲及各类艺术演出的剧场,还是一个极好的提高自己艺术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展示北戏教学成果的平台。“人们熟知的北京七色光剧场是大人们表演的儿童剧,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少儿戏剧场地太稀缺了。我们有个更宏大的想法,把‘少儿戏剧场’做成北京少儿文化的一个品牌,长期驻演的一个项目,给北京的儿童提供一个观摩优秀剧目的场所,同时约请全国乃至世界上优秀的少儿类节目到这里交流演出。”未来,刘侗对“少儿戏剧场”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少儿戏剧场’不是比赛,也不搞评奖,我们相信所有参加演出的孩子都会非常努力,重要的是他们的参与和表现。但是为了奖励孩子们的付出,我们会从中选出一些优秀剧目进行全国巡演或参加全国大赛。比如说,6月中旬在上海举行的‘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明年的文华奖的戏曲大赛。”
人们期待着北戏“少儿戏剧场”在未来带给孩子们和艺术界的惊喜。毫无疑问,由北戏与北京戏曲艺术教育基金会共同打造的少儿戏剧场2013夏季演出季,将在这个夏天率先带着孩子们的梦想起飞,寻找一片属于传承戏曲艺术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蓝天。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猴年话猴戏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京剧脸谱知多少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的由来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