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戏曲百家 >

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待提高

2013-05-22 18:58 【 字体:

奶奶以前告诫我:“人不亲,艺还亲呢,凡是吃张口饭的,见面就是亲人、一家人,”这句话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08年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听说宿州市泗州戏剧团来北京演出,我真是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难以抚平,于是我就请假过去见见泗州戏的同仁,虽不认识,但都是邱门弟子,我觉得有一种亲切感,到那我就跟他们团长交流,自报家门,有一个年轻男演员叫db,刚崭露头角,有点小名气,特别傲气,真不知道他自己个是谁了,刚学会了几出戏就那样,在我眼里他只算是能唱戏了,我心不说,你唱的那几出都是我唱剩下的,我肚拐的戏都比你多,对他的那种俗世的态度我真是百感交集,艺海无边,刚学几出戏就自满,何谈在艺海里翻腾搏击。
老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前很多青年演员在努力继承各种流派,但可惜的是独创和发展方面深感不足。
过火的表演洒狗血,多余动作炒鸡毛。
戏曲舞台上的已浆代舟,以鞭代马,开门、关门等,就是国外舞台上无法解决的舞台空间难题,戏曲中的云手、起霸、水袖等程式动作,从生活中来,但经过凝练、 比生活更美,在舞台上表现这些动作,不需要任何实物,就能使观众理解,并把人们带入丰富的艺术想象之中,这种无山有山,无水而有水,不设门户,门户自设, 以虚带实,以舞台的有限来表现艺术意境的无限,充分的体现了戏曲中的虚拟性。戏曲真是奥妙无穷啊!
戏曲讲的是唱、念、做、打、舞这五功。唱戏唱戏,唱为第一位,我们戏曲讲究字正音圆、抑扬顿挫等。嗓子出色唱的悦耳又可以遮住其它地方的不是,一唱遮百丑吗。泗州戏是地方戏,是由地方语言跟风俗习惯组成了,所以比较的难学,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很难掌握它的韵味,一般的发声位置靠前,要求响亮,但娇柔委婉,当然这也不是固定的,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来使用,所以唱戏、练功都不容易,要苦练,老话说:“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可见戏曲的不容易。
现在是多元化时代,电视、互联网等新型的科技给传统戏曲艺术有了很大的冲击,使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对戏曲艺术的要求也在提高。过去老辈艺人,认真揣摩每个人的演唱特长,努力学习前辈艺人的声音浑厚、吐字清晰、声音柔媚、乡土味浓、细腻委婉、宽亮大方的表演,现在观众好像不太注重这些了,现代观众的口味是由过去的“听戏”发展到今天的“看戏”。要看演员阵容,看扮相漂亮,看表演真实细腻,看舞蹈灯光,看武打的工夫及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舞美大气、故事扣人、导演大手笔的出新等等。所以,表演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传统的艺术也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品味,即既有时代特色,又不失传统韵味,方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要踏着这一方向的执着实践者。
塑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舞台形象,是每一位表演艺术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和终生的追求。我觉得,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理解程度如何,是决定演员能否生动体现、准 确塑造的关键,也是区分一个演员水平高下的最终评判标准。因此,演员一定要善于向生活学习,有一颗敏锐善感的心,这样,才能对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在接到每一个角色时,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反复钻研剧本,琢磨人物的每一句话,透过字里行间探索人物性格.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心目中形成角色的雏形。但仅止于此还远远不够,要去琢磨生活、体验生活。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演员对角色如果只停留在理性分析和一般感受的基础上,是理解不深也演不好人物的,他需要从生活中获取对人物直接的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可以说演员生活经验的多少、生活阅历的深浅,是塑造好一个舞台形象的决定性因素。演好一个角色,除了在刻画人物上下功夫,在化妆上也要形象,这样才能使一个角色区别于另一个角色,使其不至于千篇一律。
二、艺术道德修养
同行是冤家,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事实,也给我们剧种发展带来相当严重的危害,你争我夺,名利二字搅得演员之间,不但不能在事业上同心协力,而是闹的四分五裂,有的是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是见面就舌枪唇战,最后是一方留之,一方带队远而避之或外调别处,有的是把舞台变成了战场,互相争戏、互相抢台,各以技艺戏弄压倒对方,弄得领导也很为难,或者是争名誉,争角色。或只能听恭维话,听不进一点反面意见。这种有才无德的演员,应该说不能算是一个全面的好演员,不能算是一个 “德才兼备”、很有修养的好演员。同仁之间应该想着,在当前形势,把握时代信息,提高自己艺术,怎么把戏曲艺术搞得有声有色,解除剧种面临的危急,而不是内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腐败的思潮也有所渗透,有的人自吹自擂是大家,“是全国排名第几的大艺术家”。真正的大艺术家,他的修养肯定是很高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很规范、很谦虚的。
在信息社会的时代,怎么打开青年人对戏曲的情趣心扉,这是一个既艰巨而又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我们要想办法怎么来让他们喜欢,捕捉青年人的心理需要和他们的审美观点。
爱美是人的本性,青年人尤为盛之,我们戏曲又是一门美学,我们要把一种美的艺术创作出来,完美的献给他们。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各个剧团要考虑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设备,这是对青年观众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中老年观众也能接受,在不是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掌握分寸,以做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戏曲的所有从业者不闹分裂,团结一致,大家伙拧成一股绳,去推广戏曲、发扬戏曲,让拉魂腔不管在什么时代,永远拉住观众的魂。

振兴戏曲不是形式主义
试想:戏曲艺术假如加上国家政策倾斜的“助推”和全社会支持的“润滑”,这套“车”不是就跑的更快了吗!
近些年一直在喊着振兴戏曲,政策也是接二连三,落实的时候有实施好的政策吗?戏曲一直还是面临奄奄一息,戏曲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对于戏曲艺术限制的日益突出。一个不慎的决定在几分钟内可能就会消亡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不管这个决定出自多么善良的动机”。应该考察、慎重后再执行,文革惨痛教训应该吸取教训,否则戏曲新的文化是无法诞生的。现在参天大树逐渐的糜烂,树心逐渐变空,等到红花绿叶落完就晚了。戏曲艺术与商品生产不一样,改制不能一刀切,我认为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进入市场、加大投入”。虽不是政府管理,但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剧场、企业演出购买、戏曲工作者的退休福利保障机制等政策,这样的一个文化企业的管理政策。
有这么一句美言“为官一任、造福八方“,以前我从事戏曲工作的时候,我去找文化部门,从来都没感觉到他们”为民解忧”,打内心说我在舞台上还没摸打够,离开戏曲最大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想受他们的冷眼对待、求着他们了,从艺期间,我深感到文化部门的冷落,各种冷淡的态度让我无法忍受,让我这年幼炽热的心遭到万盆冷水,我不知道成立的文化部门到底是服务于谁?那种装腔作势的俗态让我恶心。是文化低的一种表现。
戏曲艺术虽谈不上秦砖汉瓦,但它也不是后现代,是锦心绣腹的文学艺术,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源远流长。它是同近两千年的中国戏曲传统一脉相承的。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舞传统,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从唐代歌舞戏到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南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完整形式。发展到元杂剧,有了结构比较严谨的剧本,有了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了舞台艺术,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衍化成为北杂剧和传奇并存。及至明末清初,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它们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传统,又各自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因地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音乐声腔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许多剧种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
它也经历过停滞和衰败,到解放前夕,不少艺人穷困潦倒,戏曲艺术几乎陷于绝境。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戏曲艺术非常重视,制定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种种有利的条件,广大艺人地位提高,生活稳定,艺术上也得到了新生。
现在戏曲又进入了低谷时期,也常会听到口号,但实施了吗?
经济的富足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的落后则会制约文化的发展。像中国的邻国,xx国家,他们的文化政策就比较有利文化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文化立法,咱们中国是戏剧大国,瑰宝艺术现在冷落到这样,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政策失灵。
官员们不能为了乌纱帽就随意地处理戏曲演员生存问题,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大杀大砍,改革成了“解散”的代名词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保护的?就是解散的措施吗?我希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要有一个合理的保护,切合实际的建议。
戏曲艺术的命运到底由谁主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戏曲是民族的国粹。先辈留下的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是精神食粮,是文化正能量的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振兴起来,政策扶持下繁荣起来。文化的兴与衰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兴与衰,戏曲是国粹,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戏曲人肩负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戏曲艺术从业者理应得到尊重与厚待。

媒体撰稿人:吕咸蔚

阅读全文
热门内容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目前,在国内关于儿童戏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还比较稀缺,因此,就目前条件来看,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戏曲教学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可为我国的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猴年话猴戏

猴年话猴戏 --> 猴年话猴戏
猴年话猴戏 猴戏南北派 在中国,《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因此,京剧也把不少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搬上舞台,其中大多数是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角。 虽然没有专门的行当,却因此衍生出一个表演门类,称之为悟空戏,俗称猴戏。...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2015年4月12日,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在京召开了中国戏曲的独特创造与鲜明特色座谈会,翟惠生、万伯翱、艾其来、李恩杰、张永和、苏移、贯涌、王安葵、周传家、秦华生等著名戏曲专家学者进行...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知多少 -->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北京昆曲研习社2015年专场节目享受昆曲近期在解放军军乐厅演出。 6月14日下午两点整,总策划欧阳启名女士首先登台,对整台演出稍加介绍。欧阳女士并未盛装打扮,朴素平实得如同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年妇女,可她却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常识知多少? -->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常识知多少? 一问:有谁知道京剧起源时间吗? 回答:具体时间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所以说距今200多年。起源事件是: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

京剧的由来

京剧的由来 --> 京剧的由来
京剧被誉为国剧,其前身为徽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演员们正在表演《沙家浜》选段智斗 中国经济网记者陶杰/摄 京剧名家们与音乐总监兼导演叶聪(右二)一起向观众谢幕 中国经济网记者陶杰/摄 中国经济网新加坡6月9日讯(记者陶杰)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中华国粹京剧,历来以东方歌剧之名享誉世...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特色教学纪实 ① ② ③ ④ ⑤丁 杨 李 雪 ①②③ 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 ④ 通过演出,小演员们学会了如何化装造型。 ⑤ 候场期间,小演员们还不忘练习基本功。李 雪 摄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对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