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戏曲百家 >

保护传统文化 振救武乡秧歌 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

2013-05-19 21:07 【 字体:

保护传统文化   振救武乡秧歌
                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森奎

 

                                           孤独九剑

 

        2011.5.22上午,我陪同戏迷碧海蓝天一起,代表长治市青年戏迷协会演员档案建设部,专程前往潞城市看望并拜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森奎老先生。任老亲切接见了我们。

任森奎,男,1932年出生于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1981年12月退休。退休前为武乡县剧团团长。1953年加入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应邀参加建国二十周年大庆北京天安门观礼,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老从小热爱秧歌戏,后来随剧团跑龙套,凭着自己良好的艺术天赋,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很快名扬上党。1949年被召到县光明剧团。在剧团的这个艺术天地里,勤奋专研,表演艺术水平不断进步,在晋东地区数十个剧团丑角演员中,成为了屈指可数的重量级演员。他的演技独特,风趣幽默,叫绝称奇。在数十年的汇演中连连获奖。曾在《王贵与李香香》扮演匪连长,《嫁妻》中扮演老赌棍,《卷席筒》中扮演仓娃等等。

任老他从艺数十年。在剧团勤勤恳恳,知难而进,改革创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武乡秧歌。虽然任老今年已经79岁高龄,但每逢县里开人代会,搞文艺晚会,他都要去参加。这次我还从任老那里收集了他演的武乡秧歌《嫁妻》和在2010年人代会上的演出录像资料,还有65年入伍战友联谊会上的精彩演出资料。我已上传至我的五六网《武乡秧歌之家视频空间》。http://www.56.com/h73/uv.index.php?user=wuxiangyanggezhijia。大家可以登录这个网址欣赏。并附上几张任老的照片。供大家参阅。

    在谈到如何把武乡秧歌传承下去时,任老显得十分的担忧,他说虽然他作为秧歌传承人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但一个近八十高龄的老人又能做得了多少。他希望县有关领导能重视起来,搞个剧团,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会在有生之年为秧歌献计献策,把自己的余热贡献给自己毕生喜欢的文化艺术事业中。我们听了很是感动,为任老的精神所动。

后来他又向我们简单呢介绍了一下有关武乡秧歌的历史,起源,班社,剧目,板式,特点等。

历史:武乡秧歌,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已有萌芽,清代中叶已有秧歌班社活动。辛亥革命到抗战前夕为兴盛时期。共有300多个剧目。它把民间歌曲,谚语,舞蹈合二为一,充满劳动生活气息,适宜反映乡村人民家庭,邻里,亲友之间的小矛盾,最宜表现当时农村人民生活题材的故事。

        起源:大约300多年前,武乡流传着一种(纺花调)妇女纺花合着右手摇轮的节拍

所唱。后来男人们在田间劳动也唱其调,称之为(秧歌)。初时只有(小生,小旦,小丑,同腔同调,没有弦乐,只有打击乐,被称为(干板秧歌)。后来又引入了夯歌,形成了一种新的板式。

    班社:光绪十年,1884年在襄,武两县交界处上良,下良,等十八个村庄自乐班秧歌演唱名流,联办了一个秧歌班,称为“十八村秧歌班”。后来又出现了“鸣凤班”,“鸣盛班”,“庆荣班”,“三元班”,“永乐班”,“顺义班”,“愿乐班”等。艺人们除来在本剧种上力求精益求精,有的把上党梆子和皮黄的表演程式和剧目也搬来,使秧歌剧种新增了黑角(大净)武生,刀马旦等行当。许多伴奏曲牌(云仙阁,普天乐)也被引入套用。梆子的全套表演程式(升帐,登殿等)也被搬进了秧歌剧目。1938年到1940年先后成立了“武东光明剧团,”“武西战斗剧团”。

        剧目:据1963年冬,武乡县老艺人座谈会统计落实。武乡秧歌共有300多本,其中现代戏有140多本,传统剧100多本,还有60多本移植剧目。代表性剧目有《戏中书》,

《河灯会》,《富家营》《盘石岭》,《绑柱结婚》,,《王贵与李香香》等等。

        板式:有慢板,二性板,念板,剁板,挑板,花腔,散板,摇板等八种基本板式。

二性板式基本曲调,大部分板式是在二性板上演化而来的。

        特点:武乡秧歌形式自由,明快活泼,乡土气息浓厚。表演特点有1直接与观众交流感情的表演,2小生,小旦轻歌慢舞的表演,3动画,木偶式的表演。另外秧歌戏不同与梆子戏,秧歌戏主要是取材与农村,教育意义极强。而梆子戏则大多数是朝廷戏。

      

        我觉得我们作为后人,应该为武乡传统文化做点什么,作为一个剧种它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虽然我们不能为秧歌做出多大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来宣传武乡秧歌,也希望有关单位给予重视。我个人而言。我在今年年初就新建了《武乡秧歌之家群》群号是(138695796),在五六网建了《武乡秧歌之家》视频空间。

http://www.56.com/h73/uv.index.php?user=wuxiangyanggezhijia)欢迎广大武乡秧歌爱好者前来参与。

        这次访谈是我们首次搞,我们对武乡秧歌了解的太少,有好多问题还不知从何说起,仅仅是个开端,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谅解。我们都是业余爱好,在各方面都比不了专业的记者,我们搞这些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任老的了解,让大家认识武乡秧歌,让大家来关注武乡秧歌这个无形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的完善,

       最后我代表长治市青年戏迷协会演员档案建设部,欢迎大家的参与。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上党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戏曲网 www.xijucn.com

阅读全文
热门内容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目前,在国内关于儿童戏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还比较稀缺,因此,就目前条件来看,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戏曲教学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可为我国的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猴年话猴戏

猴年话猴戏 --> 猴年话猴戏
猴年话猴戏 猴戏南北派 在中国,《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因此,京剧也把不少西游记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搬上舞台,其中大多数是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角。 虽然没有专门的行当,却因此衍生出一个表演门类,称之为悟空戏,俗称猴戏。...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2015年4月12日,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在京召开了中国戏曲的独特创造与鲜明特色座谈会,翟惠生、万伯翱、艾其来、李恩杰、张永和、苏移、贯涌、王安葵、周传家、秦华生等著名戏曲专家学者进行...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知多少 -->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知多少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北京昆曲研习社2015年专场节目享受昆曲近期在解放军军乐厅演出。 6月14日下午两点整,总策划欧阳启名女士首先登台,对整台演出稍加介绍。欧阳女士并未盛装打扮,朴素平实得如同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年妇女,可她却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常识知多少? -->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常识知多少? 一问:有谁知道京剧起源时间吗? 回答:具体时间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所以说距今200多年。起源事件是: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

京剧的由来

京剧的由来 --> 京剧的由来
京剧被誉为国剧,其前身为徽剧。 古徽州的戏曲活动比较早,明代中期已呈势头。歙人,嘉靖年间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虽身任武职,也作文,也写诗,尤擅长杂剧,著有《高唐梦》、《五湖游》、《洛水悲》等历史剧,...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演员们正在表演《沙家浜》选段智斗 中国经济网记者陶杰/摄 京剧名家们与音乐总监兼导演叶聪(右二)一起向观众谢幕 中国经济网记者陶杰/摄 中国经济网新加坡6月9日讯(记者陶杰)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中华国粹京剧,历来以东方歌剧之名享誉世...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特色教学纪实 ① ② ③ ④ ⑤丁 杨 李 雪 ①②③ 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 ④ 通过演出,小演员们学会了如何化装造型。 ⑤ 候场期间,小演员们还不忘练习基本功。李 雪 摄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对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