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戏曲进校园 >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2018-05-27 22:11 【 字体: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今年年初,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其精神,已在全国中小学校引起反响。享有得天独厚京剧艺术资源的京城京剧院团和学校,已率先有了作为。自2014年北京启动“通过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简称“高参小”)活动以来,京城的高校、艺术院团在教育、财政、文化部门协同支持下,纷纷行动起来走进中小学校,在“京剧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这方面的工作中,城南的陶然亭小学(简称“陶小”) 在与北京京剧院合作及多方支持下,经过三年来双方不断的探讨磨合,已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相当有效的经验和体会。
   “戏曲进校园”,学校往往遇到两大难题:经费与师资。北京在这方面解决完好,培训经费由市府教育局和财政局专用拨款,师资由专业艺术院团派出。为此,北京京剧院由“演出培训中心”专门负责统筹安排人员。聘请院里有丰富舞台经验和身体健康的离退休的老艺术家、优秀中青年演员担任进入“陶小”的京剧教员。有崔向荣、由奇(老生) ,王莉春、司小丽、王彥力(青衣、花衫),冯彥华(花旦),张文洁(老旦),李小培(花脸),魏昌桓(文丑),杨朔、马新泉(武生),周晓盟(小生)等十多位老师,囊括了生、旦、净、丑各行当。这样在京剧师资方面,就彻底解决了“陶小”的先顾之忧。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百年名校
陶然亭小学座落在陶然亭公园北侧的龙泉胡同里,是京城著名的百年学校之一。该校建立在龙泉寺遗址上,前身为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 ,主持道兴和尚,创办龙泉寺小学。1928年改为龙泉寺孤儿院,1946年改为龙泉寺孤儿院小字,百川和尚任校长。建国后1963年增建陶然亭小学,1976年两校合并成立现今的陶然亭小学,现有教师73人,学生901人,六个年级共25个班。其治校理念,始终将教书传授文化知识与德育、美育的栽培两轨并重,使学生在校园里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生活。
“陶小”是有革命传統红色业绩的学校。抗日战争时间,是该校的员工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爱国抗日名将赵登禹将军的遗体,从战场上抢运下来,守护在校內一藏就是八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让赵登禹将军尸骨入土为安,立碑供后世人们瞻仰。
“陶小” 在教育事业开拓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列。1984年成立北京第一所家长学校,聘请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任顾问,“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任名誉校长。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至今保持各种殊荣。该校学生还多次走出国门,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小使者。近年来经全校师玍的不懈努力,“陶小” 又在“高参小” 戏曲进校园工程 活动中,创出了极有特色的成果来。
教与育并举
“陶小” 在完成课堂教学基础上,课外始终以继承百年校史的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绿色环保文化融铸成校风。请革命英雄人物来校宣讲爱国主义精神,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全校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课余开办琴棋书画诗词兴趣班23个,艺术类有歌舞、曲艺、戏曲兴趣班20 余 个,体肓方面有传统篮球、田径等。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全校学生从中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春雨润无声”的作用。
尢其是开展“高参小” 活动后,“陶小”与北京京剧院携手合作以来,更尝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甜头。现已将京剧课程滾动开设至四年级,京剧社团10余组,全校掀起了京剧热,成为该校享誉京城的又一张名片。。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师者先行
要当师者必先当学生。“陶小” 在京剧院选派的京剧名家进校园后,首先要求本校教师近水楼台先听课,学习京剧知识,与名家互学互帮,身先士卒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对京剧表演艺术产生兴趣。这样不当局外人,即有利于配合京剧老师的培训工作,也有效地给学生立为表率,影响教化作用更大。时止至今,本校的教师都喜欢上了京剧,每当学校的“六一” ,新年艺术节上,韩建丽校长带头登台唱京剧,师生共演京戏,每次都出现台上唱一句,引得台下学生群声大合唱,场面颇为壮观,同时也深深感动着众位进校的京剧教员。
本校除为京剧老师提供良好的教培条件外,还指定陈锋副校长专管此事,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如设专门教室,供这些京剧老师们备课、休息和安排用餐等,使其没有后顾之忧,与本校师生亲如一家人。
有放有收
京剧进校园绝不是组织学生看看戏,学唱几段戏玩玩而已,而是前有培训计划纲目,后有检査考核,做到有种有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同年龄段京剧教材也不同,由浅入深,从简至繁,循徊渐近地将孩子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培养起来。
为巩固其效果,学校同样重视对学生了解京剧知识的程度进行跟踪检测。老师每上一堂京剧课,都要布置学生做课外作业。每次组织学校师生看一场京剧院的大戏,也都要出问答式趣味性试卷答题,让学生不光是看热闹,而要让他们入戏参与讨论。
如全校师生看完京剧《遇皇后 打龙袍》、《钓金龟》后,给一年级同学留的暑假作业是:1你喜欢剧中那个人物,为什么?2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梗概。3学画出包拯花脸的脸谱。(要求看后在京剧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观看京剧《赵氏孤儿》后,学校给三年级学生留的“暑期京剧任务单”:1请思考剧中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忠孝节义?(举例说明)。2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梗概。3学唱剧中魏绛的唱段“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 。
4根据京剧十三道辙口,写一段顺口流。
 每当收上学生这些作业、任务单后,学校都组织京剧老师与本校教师一起,对同学的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汇总研讨,在今后的京剧课上再解答、补充、引导,使孩子们对京剧艺术的内涵和兴趣,有了新的提高及更浓厚的认识。“陶小”这种有始有终、有头有尾“一条龙” 式的京剧教培法,极有实效意义。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京剧让陶然亭小学更添春色


小手拉大手
“陶小” 一贯重视学生家长的工作,面对10岁前后的小学生,他(她) 们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对父母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上下学都要家长接送。经调查,近时期在校学生的父母基本出生在上世纪“文革” 以后,是看“样板戏” 长大的一代,其主体也缺少京剧传统戏的薰陶。因此,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校领导意识到必须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作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其意义更大,于是创出了” 小手拉大手” 的模式。
“小手拉大手” 就是让学生的小手拉起家长的大手,一起走近京剧殿堂,共同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由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如请孩子们回家当个小老师,把在校京剧课上学到的京剧知识讲给家长听,学的经典唱段教给家长唱一唱,尽量录一段视频,回校后进行班级展示。这种让家长参与京剧教培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还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年青的父母家长成了京剧戏迷。
经过开展京剧培教活动,家长们也实实在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显著变化,性格变得越加开朗、自信,待人做事更加有礼貌、守纪、踏实,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写作业也自觉了。通过练功,孩子的身体也健康结实多了。这样,家长对学校开展的“高培小” 活动,确实享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不用交费,还能让孩子接受到艺术培训,其支持的热情也由衷地喚发出来。每当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及全国戏曲大赛荣获奖项时,其家长的整个家族、亲朋都倍感荣光。由此,“陶小” 将京剧进校园活动,有机地抓住家长这个群体,将培养京剧观众的效果引伸到社会上,为“高培小” 工程增添出新的內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花引来万花开。在京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工程中,陶然亭小学师生在实践中下足了功夫,不断研究创建出许多切实可行成功的经验,必定会为其它中小学校,探讨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戏曲艺术这一课题,做成了一份可贵、出色的参考答卷。
中囯京剧艺术网 廖振刚   2018年5月26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