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了,亡不了!”—— 谈京剧的现状和未来(上)
2013-05-26 21:28 【 字体:大 中 小 】
1、“好不了,亡不了!”——是八九十年代,著名京剧演员厉慧良关于京剧的前景和未来说过一句名言。语言虽然尖刻,却也切中时弊,一语中的。说好不了,是说京剧不会再象五十年代那样红火、受人瞩目;但她也不会亡,为什么?本文自有分辨。
2、有一本书,叫《老北京 新名片》,作者:张宁。这本书引述了历先生这句话,并通过“历史变迁篇”、“前景预测篇”、“戏曲改革篇”等章节,论述了京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广采博引,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令人深省。
我很喜欢这本书,摘抄书中部分段落,凑成此文。为了引起读者兴趣,我画蛇添足,在每段前面增加了一个小标题。顺便说一句,文中大小标题,都是我加的。如有不当,由我负责。
下边,请看《“好不了,亡不了!”—— 谈京剧的现状和未来》
一、时代变迁,京剧“走边”
1、传统艺术被冷落和边缘化
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历史巨变的过程之中,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方面的变化是很难依靠人的主观意志去控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巨大生存压力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心态也打破了田园时代的平静,原有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或者消亡,或者被冷落和边缘化.
2、流行时尚文化迅速席卷全球
在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下,无论那个阶层的人们,都无法拒绝纯粹娱乐性的文化消费方式或艺术形式,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环境的紧张,使人们难以静下心来去欣赏和品味那些哲理深刻、内涵丰富而且表现形式完美、雅致的传统的或古典的艺术。而那些情感表述直白、追求感官享受而且节奏鲜明快捷的流行时尚类的文化,则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应运而生,并且随着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被纳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流行时尚文化迅速席卷全球。
3、中国也逐渐融人到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潮流之中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也逐渐融人到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潮流之中,流行音乐、商业电影、畅销小说、肥皂电视剧、卡通片的巨大发展和引人,对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必须承认的是,大众消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成为最广大人群的文化生活主流,无视这一点是不行的,知识分子和高品位艺术的欣赏者的轻蔑与鄙视是阻挡不住整个社会的这个趋势的。因为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化的问题,而全球化过程中,各国文化的交流又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亦步亦趋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别人时兴什么,就跟什么。
4、西方消费文化强势入侵
九十年代以来,西方消费文化强势入侵,全面覆盖了中国的文化生态环境,泛滥的市民口味加剧了中国式的艳俗激情,斥巨资打造的“文化工程”显示出社会转型期的浮躁与肤浅,那些“前卫”、“后前卫”、“超前卫”的艺术品的市场迎合着人们的低俗口味,媒体和市场结合,与其说是打开了艺术的新天地,不如说是打开了金钱的新天地。
5、浮躁时期,在文化上“失去自我”
许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过的浮躁时期,也是在文化上“失去自我”的肤浅时期,这个时期是不可避免的。
6、多元文化共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人类是内心情感最复杂的高级动物,不同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欣赏口味是很难整齐划一的,多元文化共存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拥有其欣赏群体,而流行时尚艺术拥有自己最广泛的消费群体是不能改变的(尽管流行时尚艺术并非高雅也并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大众都不可能是经典艺术主流欣赏群体。
7、多元文化的趋势面前,京剧“走边”
从京剧艺术目前的处境来看,用一句京剧武生的表演程式的话语来概括——“走边”。即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趋势面前,京剧艺术不再占据演出市场的核心位置了,它不可避免地日渐边缘化了,京剧“走边”了。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京剧艺术的衰落怕只有“华山一条路”,即不能指望它重现昔日的辉煌,只有可能采用多种办法不断地传承与保护,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卸的文化责任。
二、变迁绝不是丧失
1、优秀传统艺术陷人了尴尬的境地
这样浮躁的社会心理状态固然是社会转型时期难以避免的,但它确实使各民族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艺术陷人了尴尬的境地。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球化确实有可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文化生活单一化,极端的可能就是美国化。
2、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
在当今美国作为惟一超极大国的现实面前,在美国凭借其雄厚经济实力占据世界文化市场70%的份额的状况下,包括中国、欧盟(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以及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在承认并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主张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而保持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世界格局就意味着美国的单极化,全球化就意味着美国化。
3、变迁绝不是丧失
对于任何追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传统文化发生变迁亦是正常的,但变迁绝不是丧失。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许多去过欧洲的中国人都惊奇地发现,现代化的欧洲各国并没有淹没在摩天大楼、豪华广场的“海洋”里,无论是在罗马或米兰、佛罗伦萨,还是在巴黎、伦敦、维也纳,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意大利仍然沉浸在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音乐和拿坡里情歌的旋律中,德国人民仍然在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交响世界中凝神沉思….。虽然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各有不同,但他们最共同的特征是一一没有在文化土壤上“乱砍乱伐”,因而保持了文化水土不致于发生大面积的流失现象,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实现了文化生态的基本平衡。
4、两种对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态度
其实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古典艺术在当今欧洲的演出市场上也无法与流行时尚艺术相提并论,但欧洲的古典音乐深沉的文化内涵和高雅的艺术格调仍在欧洲人心目中保持着神圣的地位,就是那些追求流行时尚的欧洲青年群体,他们也仍然毫不犹豫地以本民族的古典音乐艺术而感到骄傲。这充分体现了欧洲人的民族自信心。
反观中国追求流行时尚的青年群体(并非全部)却把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艺术视为“过时的”、“落后的”或“不合时代的”东西而加以排斥或不屑一顾。
上述这两种对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态度决定了欧洲和中国的古典艺术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境地:前者虽非演出市场的主流但仍然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人们深层的精神世界,因而水远不存在生存问题。而后者所独具的东方艺术神韵已被某些赶盯髦式的“现代观念”弄得支离破碎,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立足之地.因而其生存问题日渐凸显。(待续)

汪锦生会长个人简介


戏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猴年话猴戏


不要忽视戏曲的独特价值


京剧脸谱知多少


北京昆曲研习社上演2015年 专场节目“享受昆曲”


京剧常识知多少?


京剧的由来


中国京剧唱响狮城


少儿戏剧场,托起孩子们的戏剧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