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京剧,青春飞扬

2013-03-20 15:17 【 字体:

  2011年春夏两季,首都的京剧舞台比往常平添了许多青春的神采。
  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两家院团倾力打造青年表演人才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地调动了院团内部“老中青”三代演职员的积极性,联手为首都观众奉献一场场充满激情的演出,而且不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人才“培养经”,为京剧薪火相传提供着借鉴与思考。
 
  院团,培养机制不容忽视
 
  在国家京剧院出具的一份专业人才建设情况报告中,一组数字令人担忧。“目前,剧院在职一级演员46人,其中50岁以上14人,40至50岁23人,30至40岁9人,35岁以下的一级演员只有33岁的徐孟珂和31岁的周婧。”国家京剧院艺术资源雄厚,从杜近芳、李世济、刘长瑜等老艺术家,到李维康、耿其昌、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李海燕、袁慧琴等知名优秀演员,无不是舞台的中流砥柱,不过,30岁左右的青年人才尚显稀少。而在40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占到全院人员80%的北京京剧院,观众熟知、具有票房号召力的还是40岁以上的谭孝曾、赵葆秀、王蓉蓉、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朱强、董圆圆、陈俊杰“九大头牌”,青年人才同样稀少。如何培养青年新秀,尤其是领军人物,成为摆在两家院团面前的共同问题。
 
  人才是京剧事业延续和发展的根本。这些年,不论是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简称“两赛”)的举办,还是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中国京剧流派艺术研习班(简称“两班”)及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简称“一院”)的开设,均着力于京剧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欣喜地看到,京剧优秀人才的梯次化培养工程初成系统:“两赛”发现和挖掘人才,“两班”培养人才,“一院”推介人才。这些基础条件优中选优的青年京剧人才,也尤其希望得到观众和舞台的认可。
 
  中国剧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崔伟认为,要让京剧人才培养形成一个有机的链条,院团的培养环节不容忽视。如果说,“两赛”拼的是青年演员的基本素质,选拔出来的优秀演员在“两班”是进一步提升艺术表演能力,而检验和推动青年演员真正成长的基点则是在院团。“目前,京剧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青年演员在院团的学习、历练机制尚待完备”。
 
  对于院团在青年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两家院团取得了共识。今年上半年开始,两家院团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全院一年工作的重点,调动全院的智力、人力与财力,多种形式搭建青年人成长的平台,并将形成有效机制。且看近期国家京剧院的青年人才培养“三级跳”:“第一跳”,7月16日至8月14日,“畅和园之夏·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演出月”;“第二跳”,今年10月的“畅和园之秋·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演出周”;“第三跳”,明年1月1日至10日举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此外,还将在“五一”演出季以及“国粹经典中华行”中为青年演员搭建表演平台。北京京剧院,则在今年5月15日到6月10日,举行了剧院内部的“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而从8月8日起,“魅力春天”邀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齐聚北京,同台竞艺。不论何种方式,院团的倾力支持在青年人才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舞台,人才历练重要阵地
 
  什么方式能让青年演员尽快成长起来?舞台,是不二之选。两家院团始终把握住舞台这一阵地,全力做好苦练精兵的工作,让舞台成为青年演员迅速成长的助推器。
 
  最近几天,国家京剧院畅和园小剧场热闹非凡。该院的40多名优秀青年演员相继“捧出”31台经典剧目,接受200名观众的“当面审视”。可别小看在小剧场演出折子戏,戏迷近距离“挑刺”,考验的可都是真功夫。除了少数是“两班”的学员,40名演员中的大多数已在5月底通过了“青年演员文戏对口交流考核”近乎苛刻的筛选。“挺”过了这个夏天的历练,等待青年演员的将是更具挑战性的“第二跳”和“第三跳”。不仅如此,在不久前举行的“红色经典中华行”中,全团青年演员的足迹已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演出42场。院长宋官林称之为“拉练式演出”,他希望这种密集的演出节奏,能锻炼青年演员的意志,提高表演水平。的确,这种为青年演员量身定做的演出计划,让团里的青年人得到了切实提高。10出戏,把演员刘大可在7月份的演出计划排得满满的,他是“打心眼里希望这种对青年演员的扶持能坚持下去,常态化。”青年演员郭霄难忘前一阵的“对口考核”:在全院领导和老艺术家面前表演唱段和念白,让她丝毫不敢懈怠。剧院提出的“延长当红艺术家的舞台生命,缩短青年人才的培养周期”,真是说到了郭霄的心里。
 
  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也铆足了劲。“魅力春天”点燃了全院“老中青”三代演员的热情。连续25天,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30位青年演员独挑大戏,接连打擂。8月8日起,北京京剧院老生、青衣、花旦、老旦等8个行当的16名青年演员将接受上海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台北新剧团等16位同龄人的“挑战”,再次为观众献艺。
 
  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京剧演员的成长、成熟离不开舞台。通过舞台实践,演员找到自己的艺术定位,深刻思考观众与时代的要求。唯有这样,京剧才能成为一潭活水,充满生机活力”。
 
  相承,延续传统步入新境
 
  “百学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两家院团不仅强调演出实践对青年人的提升,而且注重在演出中强化师承关系,提倡苦练的敬业精神。
 
  国家京剧院将京剧流派班的基地建设确定为院长工程,由院长宋官林全面负责。基地聘请李世济、刘秀荣、李长春等11位老艺术家担纲授课,惠及老生、花旦、花脸等6个行当,以及余派、荀派、裘派、厉派多个流派的流派一班、二班的11名学员。流派二班的俞派老生李博,在流派班学习《四郎探母》、《捉放曹》等剧目外,剧院还为其创造条件,请耿其昌授课,指导《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一角的唱念做打。国家京剧院年轻演员刘魁魁亦看重老师的点拨和同行之间的切磋,“老师岁数大了,不能一招一式地教,但有机会能听他们说戏就是很好的学习——关键的时候,有关键的人点拨,这对艺术上的提高太重要了。”
 
  北京京剧院的“魅力春天”擂台赛,也是对青年演员师承关系的强化。通过备赛,跟师傅学一出大戏,对年轻演员来说是最实在、最宝贵的财富。梅派传人李玉芙的两名“80后”徒弟参加了这次比赛,“通过演出,她们学到全本《霸王别姬》和《凤还巢》,又在舞台实践中强化了基本功。”两个徒弟的成长让李玉芙感到欣慰,也让她更乐于毫无保留地教下去。借由“魅力春天”,董圆圆第一次收徒,“已故表演艺术家杨秋玲将她的代表作《杨门女将》传给我,并希望我继续传下去。说实话,我本想等到自己唱不动的时候再带学生,但大赛督促我现在就把这个戏教给新一代。”即将推向全国的“魅力春天”擂台赛,无疑也会将这种讲师承倡苦练的作风,带到其他参赛院团的选手当中。云南京剧院副院长、流派一班学员朱福便是受益者之一。下个月,他将携传统戏《罗成》来京打擂,为了这部戏,其恩师叶少兰两赴昆明,从朱福到配戏的演员都一一得到他的指点。
 
  “一门心思学戏”和“戏比天大”的梨园传统,也在这个过程中,被众多年轻人重拾和秉承。他们所学习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地继承好老一辈艺术家的一招一式,更是像老艺术家那样从心底里热爱京剧,敬畏传统和敬业的精神。
 
  中国京剧,由一代又一代京剧人传承发展,继往开来,故而风景独特。中国京剧也必将在一茬茬新人的景仰与艺术追求中,走向神采飞扬的明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