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启蒙专栏 >

京剧《韩玉娘》传统与现代审美追求的有机契合

2013-05-22 18:53 【 字体:

 

京剧《韩玉娘》传统与现代审美追求的有机契合



京剧《韩玉娘》剧照


2012年早春之际,国家京剧院决定排演李瑞环同志以梅兰芳先生代表剧目《生死恨》为故事原型创编的京剧《韩玉娘》,并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该剧既是国家京剧院2012年新创剧目之一,也是梅派优秀传人董圆圆加盟国家京剧院后的第一次重要亮相。为此,剧院组织了强有力的主创主演团队,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导演高牧坤执导,董圆圆饰演韩玉娘,奚派名家张建国饰演程鹏举,京剧表演艺术家寇春华饰演和氏,当红演员吕昆山饰演胡为,优秀青年演员张兰饰演李氏。排练期间,舞美设计五易其稿,唱腔音乐数次修改,并先后两次录制唱腔小样呈送李瑞环同志审听。

2012年5月20日,李瑞环同志莅临国家京剧院视察并观看了新排京剧《韩玉娘》响排。响排结束后,李瑞环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现在的戏也好、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演这种情感的特别少,包装的外在的东西太多,内在东西少。我一开始就强调《韩玉娘》这个戏要讲内心动作,你们今天的演出给人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同时,我认为这个戏再创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2012年6月6日晚,《韩玉娘》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李瑞环同志与首都千余名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央视《空中剧院》进行现场直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之后,该剧先后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天津中华剧场演出,并赴上海参加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喜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优秀导演、优秀表演等诸多单项奖,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

国家京剧院本着艺术严谨的创作态度,在北京、上海、天津演出期间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仲呈祥、尚长荣、刘长瑜、刘连群等3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韩玉娘》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创新、京剧传统剧目的改编创作,进行了成功探索,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深获好评的背后,我想我们应当理性思考,探寻李瑞环同志改编创作《韩玉娘》的真谛,思考他关于京剧艺术传承的理念,思考京剧《韩玉娘》为当今京剧艺术继承创新之路起到的引领作用。

回想起2012年该剧在学术界引起的“韩玉娘现象”,我认为:今天的京剧要坚定不移地走“在继承中求发展”的创作之路,要高度强化京剧艺术的本体意识,在尊重京剧本体及表现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审美特征、强化与当代情感的共鸣,并注入当代人文关怀。这既是对京剧艺术本体的时代观照,也是对提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倡主流文化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力印证。

京剧《韩玉娘》是李瑞环同志根据《生死恨》从戏剧结构到人物塑造重新创作而成的。该剧升华了韩玉娘一介平民妇女的家国情怀,强化了声腔乃至表演的艺术含金量。在编创过程中,李瑞环同志以他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与高度认知,尊重京剧本体、遵循京剧艺术表现规律,按照先继承后发展的创作思路,在前辈艺术大师的基础上,既保留原剧精华又有所突破和创造,使70多年前的一出梅派名剧《生死恨》重获光彩,引领了传统剧目在当今时代的创演之路,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该剧导演高牧坤秉承编者的创作理念,用精美的“唱念做舞打”呈现出人物的真实情感,突出京剧本体的表现手段与人物情感、人物心理的结合。韩玉娘的饰演者董圆圆通过对人物命运、人物心理的不断揣摩,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宣泄化为京剧的“四功五法”,追求传统程式与人物情感、人物命运的契合,成功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董圆圆与饰演程鹏举的张建国的合作更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此外,一把京胡、一段独奏使全剧在安静与深沉中缓缓拉开帷幕,强化了特色乐器的个性化展示,也凸显了京剧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

全剧以忠贞和寻夫为情节主干,在韩玉娘的外在境遇和内在心理两条戏剧线上同时推进,并以戏剧情节锻造性格、以人物内心深化形象,通过将历史厚重感与社会内涵丰富性结合,提升了韩玉娘这一人物的道德情操,展示了典型中华女性的忠贞、善良、尚德、蓄志的一面。同时,该剧也对当今社会现象进行了观照,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的主流文化价值共同投映在历史文脉之中。比如,胡为的“金钱观”与寻花问柳的“生活观”;比如,反映在和氏身上的家族延续与同情玉娘而产生的情感;比如韩玉娘的生命在家国情怀的大义与道德情感之下的无悔燃烧……这些形象的描写既有传统的表征,又有与时代特征的互映。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魄与气度,正是有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才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坚守自身特点、吸纳外来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一脉的“中华文化”。我想,在时代高速发展、经济迅猛增长的今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当以礼敬自豪之态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并提炼符合“真善美”的主流思想价值,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对于京剧艺术而言,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无疑就是舞台这一呈现载体。而对于舞台呈现而言,剧目则是传承发展的途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体,然而,京剧传统剧目的整理与创编一直是京剧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传统剧目要不要改、怎么改,如何与时代审美相接应……李瑞环同志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推出“演得开、留得住、传得下”的京剧剧目。经过实践,在剧目建设上,我们总结出“三性、三于、三精”的工作思路。“三性”就是剧目创作一定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三于”就是剧目建设要善于继承、精于借鉴、勇于创新。“三精”就是剧目创排演出中,精创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精排优秀保留剧目、精演经典传统剧目。我们要以这样的思路为抓手,努力创作排演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

今天,《韩玉娘》已步入剧院常态化演出之列,成为国家京剧院常演剧目之一。该剧在丰富梅派代表剧目《生死恨》的基础上,更实现了梅派表演艺术的一次历史性回归;同时也探索了如何挖掘整理创编传统剧目,使之焕发时代气息,这是对历史的回望,对京剧艺术更高层次的回归,更是对当今核心价值理念、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一次回应。

阅读全文
热门内容

京剧的乐器简介

京剧的乐器简介 --> 京剧的乐器简介
京剧的乐器简介

脸谱和“跳加官”的来历

脸谱和“跳加官”的来历 --> 脸谱和“跳加官”的来历
脸谱和“跳加官”的来历

同为旦角,武旦和刀马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同为旦角,武旦和刀马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 同为旦角,武旦和刀马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同为旦角,武旦和刀马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学唱戏有益健康

学唱戏有益健康 --> 学唱戏有益健康
学唱戏有益健康 近年来,在公园的亭子和大树下,常有一些中老年人凑在一起学唱戏。他们这些戏迷,不计较观众多少,不计较有无琴师给他们伴奏,依然是精神抖擞,意气昂扬,声音洪亮,表情自然,他们把自己变成戏曲中的人物,演唱十分投入。...

京剧“骂戏”知多少?

京剧“骂戏”知多少? --> 京剧“骂戏”知多少?
京剧骂戏知多少? 在京剧舞台上,有一批别具一格的传统剧目,它风格独特,正气凛然,催人奋进,深受欢迎,人称骂戏。比如,老生戏的《击鼓骂曹》、《骂王朗》,青衣戏的《贺后骂殿》,老旦戏的《洪母骂畴》、《徐母骂曹》等等,都是脍炙人...

京剧行头中的十蟒十靠

京剧行头中的十蟒十靠 --> 京剧行头中的十蟒十靠
京剧行头中的十蟒十靠 我们常看到舞台上的帝王将相身穿各种颜色的盔甲和袍服,花花绿绿的,其实,这些盔甲和袍服的颜色在穿戴时都有一定的规范。以将军的盔甲和官员的蟒袍来说,则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即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即...

114首定场诗

114首定场诗 --> 114首定场诗
114首定场诗 定场诗,曲艺术语,相声、评书等曲艺演员等在演出节目前,往往先念诵四句或八句诗,诗句往往诙谐幽默,短小精悍而让人印象深刻,为的是快速聚拢观众耳音,以便演员马上进入表演,这样演员先定住了场,故称为定场诗。 1、浪说...

京剧与时代共舞

京剧与时代共舞 --> 京剧与时代共舞
京剧与时代共舞 《曹操与杨修》是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首演于1988年。该剧1989年获得中国戏曲学会首次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1995年获得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唯一大奖程长庚金奖。 采访札记 京沪两地...

京剧界爱好者的常识

京剧界爱好者的常识 --> 京剧界爱好者的常识
京剧界爱好者的常识 1、京剧的四功五法指的是什么? 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 2、尚老将、姜圣人、赵老开、凤二爷是人们对那四位艺术家的尊称? 尚和玉、姜秒香、赵如泉、王凤卿。 3、二、三十年代京昆演员中以演猴戏著称的...

京剧的口手眼身步

京剧的口手眼身步 --> 京剧的口手眼身步
京剧的口手眼身步 京剧唱、念、做、打四功的好坏,在于演员运用口、手、眼、身、步技巧的娴熟程度。戏班将其称为五法。 口:口法在五法中占居首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不仅要唱得动听,念得清脆上口,在口形上也要给观众一种美感。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