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老故事会 >

李逵探母

2013-05-23 23:33 【 字体:

 梁山泊好汉黑旋风李逵告别晁盖、宋江等弟兄,离了水泊,一路上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前往家乡沂州府沂水县百丈村探望母亲。
 
    此时正值新秋,天高气爽,西风黄叶,水碧山苍。那远山红叶红得像火,染红了层层山峦。满眼的秋色,使性格粗犷的李逵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思,他离家岁久,思母心切,恨不得一步跨回家中。为躲避官府的缉捕,李逵踏着满地的落叶,只拣崎岖山径,一路紧行。

    几天前在梁山忠义堂上,李逵见众弟兄纷纷将父母接来山上享福,心中想起家中老母衣食不继、苦度饥寒,不由得万分难过,于是他也向宋江提出要回老家接取老母。临行之时,宋江再三叮嘱,要李逵速去速回并与他约法三章,路途之中,不许饮酒,不管闲事,不带板斧。因天下皆知梁山黑旋风李逵善使板斧,故此不许带。宋江还怕有闪失,又派李逵同乡旱地忽律朱贵随后下山,打探消息。

    宋江之所以如此担心,主要是因为梁山义军大闹江州、劫了法场之后,朝廷震怒。普天之下,画影图形,张挂榜文,悬巨赏严拿被劫死囚宋江、戴宗及劫法场之人黑旋风李逵。眼下风声紧急,李逵脾气暴躁,相貌凶恶,动辄惹是生非,故此宋江放心不下。本来宋江坚决不同意李逵此时回家探母,但考虑他性格虽然粗鲁,却侍母至孝,此番冒险回家接取老母,实乃大孝之举,所以不好十分阻拦。

    李逵牢记兄长宋江的吩咐,凡事小心谨慎,不敢张扬。这一天来到沂水县西门。只见城门口榜文高挂,榜下人头攒动,乱乱哄哄。
 
    有识字者正在大声读着:朝廷重犯一名宋江,有拿获者,赏钱一万贯;第二名从犯戴宗,拿获者赏钱五千贯;哎哟,这第三名就是手持两柄板斧,大闹江州法场,咱们沂水县的黑旋风李逵呀!有拿获者,赏钱三千贯呐!人们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三千贯能买几处房子,有的说这三千贯可置多少地,又有的说看谁有福气能抓住黑旋风……

    李逵在旁边听着,心头火发,恨不得要发作起来,上前撕掉榜文。心念刚动,猛然间背后被人抱住,李逵吓了一大跳。正要挣扎,忽听耳边有人说道:“张大哥,我找了你好久,你怎么到这儿来了?赶快随我回去。”李逵回头一看,原来是梁山的弟兄朱贵。当下朱贵拉了李逵,二人来到西门外一家酒店,寻了一个房间坐下,朱贵惊恐未定,指着李逵埋怨道:“你真是好大胆!那榜文上明明写着悬赏捉拿于你,躲还躲不及,你却偏往那里凑。倘若碰上眼明手快的衙役将你捉去,如之奈何?难怪宋扛兄长放心不下,要我前来打探。我比你晚下山一天,却为何比你先到沂水县?”

    “皆因兄长吩咐沿途不许饮酒,所以走得慢了。”李逵搓着手,嘿嘿笑着说。

    原来他们来到的酒店,正是朱贵的兄弟朱富开的。朱富出来同李逵相见,互道久仰,随后摆上酒菜。李逵一见有酒,眼中放光,端起酒碗,口中说道:“宋江哥吩咐不许俺路上喝酒,如今已经到家,喝也无妨。这可不算违背将令。”当下三人同饮,直到四更时分。李逵回乡情切,于是起身告辞。

    此时天色欲曙,趁着晓风残月,李逵手提朴刀,背了包裹,径投山间小路而去。朱富在后面喊道:“不要走小路!近日山中有猛虎伤人,又有劫路的盗贼,还是走大路好。”

    李逵笑道:“天下好汉,闻俺之名,无不惧怕。我却怕什么拦路的毛贼,伤人的猛虎!”说完大步而去。

    李逵归心似箭,迈开脚步,迤逦行来。正行之间,只见前面闪出一片黑黢黢的松林,烟笼雾锁,十分险恶。李逵是个胆大粗豪之人,根本不觉害怕,直走进去。突然,一个大汉从树上跳下,暴喝一声:“黑旋风李逵在此!识相的留下买路钱,免得伤了性命!”

    李逵一惊,寻思此处如何又有一个黑旋风?定睛一看,只见那人面黑如炭,如烟熏火燎一般,手持两柄大斧,倒也威风凛凛。李逵大怒,心想天下或有同名同姓之人,岂有绰号、兵刃都相同的?眼见得是冒俺之名,坏俺的名声了。他心头火发,怒喝一声:“何处小贼,敢冒俺的大名,在此拦路抢劫!”挺着手中朴刀直冲过去。李逵原想这家伙既敢单独劫道,必然有些武艺,谁想刚一交手,那汉便手忙脚乱,撑持不住。转身欲逃之时,被李逵腿上一刀,砍翻在地,李逵一脚踏住,大声喝问:“你这毛贼可认得老爷?俺便是江湖上黑旋风李逵!你冒名打劫,罪实难容。俺今要为此地除害!”说罢举刀便砍。

    那汉连连求饶:“好汉饶命,若杀我一人便是杀我两人。”

    李逵听他说的蹊跷,便住了手,问:“你快实说,是怎么回事?”

    这汉子贼眼睃了睃李逵,便花言巧语哄骗说:“小人名叫李鬼,只因家境贫寒,上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力赡养,没奈何才脸涂黑墨,出来干这短命的营生。因黑旋风在江湖上名头厉害,神鬼皆怕,人百无一能,想借老爷的名号吓人,得些财物,孝养老母,实不曾杀害一人。如今老爷要是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定然饿死。”

    这李鬼一席话,连拍带;哄,说得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既舒服又心酸,肚里寻思,听此人之言,倒是一个孝顺的人。我只因娘在家受苦,才特地回乡来接母亲到山寨享福,岂可又杀孝母之人?若杀了他,恐天地也不佑我。想到这里,顿生恻隐之心。

    “俺看你是一个孝子,今天饶你性命。我再给你十两纹银,速去改做别样营生,赚钱赡养老母,再不可如此伤天害理,败坏俺的名声。”
    李鬼喜出望外,接过银两;千恩万谢地走了。

    天已放明,李逵行路辛苦,觉得又饥又渴。只见远处山凹里隐隐冒出几缕炊烟。李逵大喜,刚到附近,正好看见一个村妇到溪边淘米。李逵便道:“大嫂,俺是过往客人,行路饥渴,又不见酒店。我给你一贯足钱,烦大嫂给我做些酒饭。”

    那村妇见李逵相貌凶猛,不敢不依,只说没酒,躲到灶间烧火做饭去了。李逵坐了一会儿,自往房后净手。眼望不远处沂岭山脉连绵起伏、山高林密,想到山那边就是自己的家乡,今晚就可见到老娘,心中高兴非常。猛然间,李逵听到屋里有人说话:“哎哟,我说当家的,你这是在哪摔坏了腿,一瘸一瘸的?”

    “咳!差点和你见不上面。”一个汉子恨声恨气地说,“实指望出去劫个单身客商,也好得些财物,不想今日丧门星值日,偏偏碰上真的黑旋风李逵,是他砍了我一刀。要不是我能说会道,三言两语骗过这黑贼,我此时早巳是刀下之鬼了。我怕这天杀的没走远,在外面躲了一会儿,现在才回来。”

    那妇人忙说:“不要高声。刚才一个黑大汉手提朴刀来我家要吃饭,莫不正是他?我见他包裹沉重,定有金银,此人不能放过。”

    “不论是他不是他,饭里放些麻药,杀了他,得了金银,到沂水县城里作买卖,怎不强似这里!”

    李逵一听大怒,心想我饶你性命,如今又合谋害我,看来真是天理难容。大喝一声,挺起朴刀冲进去。这李鬼魂飞魄散,转身欲逃,早被李逵一刀砍死。再去杀那恶妇时,已不知去向。

    这时锅里米饭已熟,李逵尽饱一吃。临行之时,心想这贼窝决不可留。于是放了一把火,转瞬间几间草房便烧为平地。

    深山里天短,日头未落,百丈村早已是暮霭沉沉,人踪不见了。一棵高大的黄桷树下,几间茅草房东倒西歪。漆黑一团的屋内,双目失明的李逵之母正在喃喃自语,时诉时泣。

    原来老人家自二儿子李逵走后,一直杳无音讯。家中长子李达,乃是一个忤逆之子,终日赌博,不顾老母,老人时常是有上顿没下顿地忍饥挨饿。今日又是饿了一天,老人饥肠难忍,想起性虽卤莽但天性至孝的二儿子李逵,假使他在,自己何至受此凄凉。可李逵出门在外,死活不知,老人不禁伤心起来。突然门“砰”的一声被撞开,满身酒气,醉醺醺的李达进门就嚷:“怨不得我今天赌钱输了个干干净净,敢情是你这老东西又在家哭,把我的运气哭没了!好端端的,你又嚎什么丧?”

    “只为思念我那孝顺的儿子铁牛儿,故而伤心落泪。”

    “嚯,照你这么说,那是我李达不孝顺啦?我每天不少你吃不少你喝,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可再别提你那铁牛儿李逵,告诉你,他这辈子也别想再回来了!当初他打死人命,逃走在外,如今又和梁山贼寇勾连,劫了江州法场,成了朝廷重犯。现在到处张挂榜文,悬赏三千贯抓捕于他,他又如何敢回来?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李母一听,如五雷轰顶,不由得放声大哭。

    李达厌烦地喊起来:“又哭又哭,就是你整天哭李逵,才把眼哭瞎,倒让我一天到晚伺候你。你要是这么想他,干脆找他养活你,别总是拖累我!”

    “你兄弟二人都是为娘的骨肉,铁牛儿有难不在家中,你赡养为娘,也是应该的呀。”

    “那你就别在我面前哭李逵!快快给我找些东西,卖俩钱儿好去翻本。”

    “你自己看看,连我的嫁妆都被你拿走卖钱,家里还能有什么可卖的。”

    李达乱翻一气,见实在找不出什么东西,转身要走。
 
    “儿啊,为娘一天水米未沾,饥渴难耐。”

    “我还没吃饭呢。水缸里有水,你自己喝吧。”说完扬长而去。

    月上东山,夜空朗静。披着朦胧月色,李逵悄悄摸进村来,找到自家门口。往里一看,黑糊糊一团,没有灯亮,李逵顿觉一阵心慌。
 
    多年未见到老娘,也不知死活。屋里连灯也不点,寂静无声,弄得李逵惊疑不定。他蹑手蹑脚走进屋内,小声叫着:“娘,娘。”

    李母一听,以为是李达又回来了,有气无力地骂道:“李达呀李达,你这不孝之子!你是要将娘活活饿死呀。”

    李逵一听娘的声音,真是喜出望外,连忙过去跪倒在娘的面前:"娘,我是铁牛儿;是您的铁牛儿回来了!”

    “啊,真是铁牛儿回来了吗?快,快过来,让娘摸摸看。”

    李母颤抖的手捧着李逵的脸,心生疑惑:“我儿没有胡须,你是何人,前来骗我这瞎老婆子!”
 
    “哎呀我的老娘,孩儿离家数年,怎能不长胡须?您看我的模样是一点儿没改变呀。”

    李逵猛然意识到娘的眼睛已经瞎了,就说:“娘还记得儿小时候上树摘枣,掉下树来将头摔破,留下一块疤的事吧;您摸摸这块疤就知道了。

    李母一摸,果然疤痕尤在,心中已有些相信。李逵见老母白发苍苍,骨瘦如柴,心中难过之极。他想起自己幼时,每晚睡前,娘都要给自己唱一首儿歌。于是含泪说道:“娘啊,铁牛儿给您老人家唱首儿歌,您就知道真是您的儿子回来了。”李逵哑着嗓子,唱了起来:“打花巴掌正月正,老太太要看莲花灯……”未等唱完,只听李母撕心裂肺地大哭一声:“我那苦命的儿啊。”向后一仰,昏死过去。
 
    李逵知道娘是兴奋、饥饿交织所致,连声呼唤,李母悠悠醒来,母子又相抱而哭。哭罢多时,李逵拿出特意从酒店里给娘带来的吃食,递给娘吃。饥肠辘辘的李母实在是饿坏了,她大口吞咽着,简直来不及咀嚼。看见娘饿成了这个样子,任李逵性格再刚强,也不由得心酸落泪。吃完以后,李逵小心翼翼地问起娘的眼睛,李母长叹一声,告诉儿子自他逃离家乡,为娘的五日不在思念,为此哭瞎了双眼。李逵闻听,心中内疚万分。他长跪于地,连连磕头,碰地流血:“不孝儿子累及慈母了。娘养育孩儿,天高地厚之恩,尚未报答,反连累您老人家哭瞎双眼,儿真是大罪难赎呀!”

    李母听见“大罪”二字,触动心事,忙问:“儿呵,我听你哥哥李达说你是朝廷重犯,可有此事?”

    “这个……娘啊,想是兄长误听传言,老娘千万莫信。”

    李母相信李逵,一听此言,心中释然,喜悦地说:“原来又是这忤逆不孝之子哄骗于我!既无此事,真是谢天谢地。儿呵,娘想知道你这些年在何处安身,做何营生?”

    “这几年呀,儿结交了许多重情重义的好弟兄。我们情同手足,住在一起,嘿,真是无忧无虑,吃喝不愁,别提多好了。”

    李母不明所以,又问李逵究竟以何为生。李逵不敢提起梁山之事,只是嘿嘿一笑:“娘,儿如今也做了官了。”

    “哟,我的铁牛儿也做官了,官居几晶呀?”李母一听儿子做官了,心中高兴,顿时来了兴趣。

    李逵心想,我原本是顺嘴一说,哄娘玩儿的,谁想娘就认真了。他眼珠转了转,想想沂水西门的榜文,自己名列第三,于是又顺嘴一说:“娘啁,我们那儿的官儿不论品,只论名。儿官居第三名。”

    李母更乐了:“嚯!第三名就是三品官呀。儿的俸禄是多少钱啊?”

    李逵一听直骂自己这个“顺嘴一说”,弄得老太太刨根问底。他也不明白什么叫俸禄,只知道娘是问自己挣多少钱。此时他想起榜文上悬赏三千贯捉拿自己,于是就说:“不多,才三千贯。”

    李母喜出望外,连说:“怪道今天喜鹊在门口喳喳直叫,敢情我儿做了第三名、吃三千贯钱粮的官呀!看来为娘我苦尽甜来要享享老来福了。”

    李逵见娘不再问丁,这才松了一口气,心说再问可就露馅了。
 
    他赶紧接上:“可不是吗,儿子就是来接您老人家去享福的呀。”接着又把话岔开:“娘,我哥哥李达呢?”

    提起李达,李母伤心之极,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连骂几声不孝的畜生。母子正说着话,李达回来了。一见李逵,大吃一惊。李逵抢上一步,大礼参拜:“哥哥,小弟铁牛儿回来了。”

    李达看着李逵,一时间瞠目结舌,大出意外,他没料到李逵竟敢回来。此时他脑子里想的不是兄弟之情、同胞之义,而是那榜文上的三千贯赏钱。但他知道自己敌不过李逵,必须先稳住他。于是极不自然地满脸堆下笑来:“哎呀兄弟,为兄我打你走后,天天念叨你。昨晚得了一梦,梦见我们兄弟相会,不想今日兄弟果然回来。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兄弟你先陪娘说话,我去打酒买肉,咱们哥俩好好喝一顿儿。”说完急急而去。

    李逵见兄长说话时惊慌不安,神色不定,不由得疑惑起来,我们兄弟历来感情不好,今大哥言语支吾,莫非有什么歹意不成?一向粗鲁的李逵此时突然粗中见细,他猛然想起离开梁山时,宋江哥哥再三嘱咐,叫自己接到母亲后,必须连夜回返,千万不可久留,惟恐迟则生变。想到这里,他赶忙催母亲同他立刻起身。李母恐李达回来大惊小怪,想等他回来告之原委。但李逵已料定李达不怀好意,于是推说怕误了来回期限,背起老娘便走。临出门时,又将五十两一锭的大银放在炕上留给李达。李逵怕哥哥带人来追,只得拣荒僻小路,冒着满天繁星,翻山越岭而走。

    李逵母子前脚刚刚出门,李达引着庄主及众家丁手持灯笼火把、棍棒刀枪一拥而人。

    屋里不但没有李逵,连老太太都不见了,只有一锭大银明晃晃摆在炕上。李达赶紧把银子揣进怀里,又领人前后搜寻一遍,哪里还找得见人影,众人无奈散去。

    半山腰上,李逵背着母亲,沿着崎岖的山径,一步步向上攀来。

    回望百丈村,只见灯笼次把,人影憧憧,知道是李达引入来捉自己。

    李逵庆幸及早脱身,否则后果难料。

    此时已是初更时分,月挂中天,辉光如水,照得岭上的草木明明暗暗。二阵夜风吹过,李逵不禁打了个寒噤。想起老母年高体弱之人,怎能禁得住这阵阵山风,他赶快脱下自己的衣衫,给娘穿上。

    李母见孩儿如此孝顺,心中顿感欣慰之极。娘俩边走边拉着家常:“铁牛儿,咱们到底是上哪儿啊?”

    “娘,您不必问了,到那里您自然就明白了。”

    李母疑疑惑惑地又问:“儿既然是接为娘去享福,想必那是一个好地方,可你为何吞吞吐吐不肯明说呢?”

    “这个……”

    “想为娘我虽然生在乡村,也略略懂些世面之事。你说你做了官,可又不像做官的口气。问你去哪里,又不肯实说,难道你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吗?我对你那不孝的哥哥,早已不抱指望。实指望你能有出息,让娘有个依靠。我早也盼,晚也盼,盼你回来,为你哭瞎了双眼。可如今,你不对娘说实话,叫我伤心啊。”

    “娘啊,您老不必生气,儿对您实说了吧。”李逵就把自己如何为义气劫法场,如何同众弟兄聚义梁山之事一一告诉母亲。李母大惊,深责李逵不该落草梁山,作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强盗。

    别看李逵性如烈火,不善说辞,可对老娘却是耐心之极。“娘,您有所不知,我们梁山之上,人人英雄、个个好汉,忠义为本、仁善为怀。不掳贫寒之家,不伤良善之人。俺们恨的是昏聩的朝廷、作恶的官府。杀的是赃官污吏、恶霸土豪。忠义堂前高树一面大旗,写的是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老娘千万不要听信那坏人的毁谤之言。”

    李母乃是深明大义之人,一闻此言,想起自己这一辈子苦度饥寒,老财恶霸仗势欺人,官府横征暴敛,哪管百姓死活,真正是官逼民反。想到这里,知道是错怪了李逵,便说:“儿啊,娘不是糊涂之人。愿我儿在梁山,除赃官、杀恶霸,替穷苦百姓做主。娘虽眼瞎,也要随儿上梁山,结识结识这些英雄豪杰。”

    母子俩高高兴兴,谈谈说说,不觉已走了大半夜。正行之时,忽听不远处溪涧里哗哗水响。李母口渴难耐,要李逵去取些水来。李逵连日辛苦,今又背着老娘在山路上攀藤揽葛,行走半夜,任他是铜浇铁铸的身体,也已疲倦不堪。他找了一块平坦的青石,嘱咐娘耐心宽坐,自己去找水。

    山里的景物,听得真,看着近,要是走起来可就有一段距离。李逵攀上爬下,转过两三处山坳,才找见那条小溪。他先用手捧水喝了几口,站起身来,寻思两手空空,用什么给娘取水呢?他东张西望,发现附近有一座颓败的庙宇。进去找了半天,找到一个香炉,拿到溪边洗净,盛了满满一炉水,沿着旧路走回来。

    猛然间,附近传来几声虎啸,震得山谷皆应,头上的树叶簌簌直抖。李逵听虎啸之声就在近处,心里惦记老娘,不由得一阵发慌。
 
    他一边喊着娘,一边往回跑。跑到青石附近,李逵呆住了。包裹、朴刀犹在,老娘踪迹杳然!李逵心里疑惑,娘眼睛看不见,决不会自己起来走动,莫非……他不敢再想下去了。李逵手提朴刀,四处边喊边找。蓦然间,他发现地上有一滩新鲜的血迹和几大片破碎的衣衫。李逵认出这衣衫是娘的,又惊又怕,浑身的血液像要凝固一般。他情知大事不好,沿着血迹追下去,一直追到一个山洞附近。眼前的情景使李逵五内如焚,热血贲张,两只半大的老虎正在那时撕扯一条人腿!李逵悲痛地大吼一声,抡起朴刀冲过去。虎见有人来,转身欲扑,被李逵一刀砍死一只,另一只慌忙钻人山洞。李逵不管不顾,奋身追进去,也是一刀捅死。正要出来,忽见一只母老虎摇头摆尾而来。李逵索性伏在洞中等候。只见这只母老虎来到洞口,转过身来,先将虎尾伸进洞内一扫,然后倒身而入。李逵恨恨连声:“正是你这畜生吃了我娘!”将腰刀尽全力从母虎后面向前一刺一绞,由于力大,连刀把都插进虎肚里。那虎痛极,死命向前一扑,摔到山岩下。李逵追出,见那虎一动不动,再无声息。他正要转身,忽觉一股腥气扑鼻而来。李逵大惊:“不好。此处必然还有大虎!”未及多想,身旁卷起一阵狂风,只吹得树上黄叶如雨一般落下。狂风起处,星光月辉之下,一只斑斓猛虎吼声如雷,从空而下。李逵怒发,大叫一声举起朴刀,趁虎扑在半空时,向颔下狠命一刀,正中老虎气管。只听轰然一声,如同倒了一座山,那虎死在地上。李逵怕还有猛虎,提朴刀四处查看一番,再无任何踪迹。

    黑旋风李逵霎时间杀了四虎,身子也疲累不堪。他跌跌撞撞,伤心如痴,将老母的骸骨收在一处,就在庙后寻了一块地方,垒成土冢,把香炉供在母亲坟前。以水代酒,撮土为香,李逵跪在地上。想起老娘一生受苦,将自己拉扯成人,自己未尽一天孝养之情。想起千里来接母亲,不想在此让老娘葬身虎口。思来想去,悲从中来。凄惶惨伤之情,无处可诉,不禁嚎啕大哭。

    哭罢多时,李逵向娘的坟头又拜了几拜,慢慢收拾起身,步履沉重地走过岭来。

    夜间虎啸之声惊天动地,响彻山谷,早惊动了山下一班猎户。

    因沂岭猛虎伤害行人,官府责限捕捉。这些猎户因捕不住老虎,不知挨了官府多少冤枉棍棒。猎户们正惊疑不定,忽见岭上走下一人,满身血污。众人大惊,不知是人是鬼。有胆大的迎上前问道:“你这客人莫非是山神,如何敢独自一人从岭上经过?”李逵寻思,如今官府出赏钱抓我,怎能说实话?于是说自、已是过往客人,和母亲夜间过岭,娘不幸被老虎拖去吃了以及单独连杀四虎之事一一说明,众猎户听得瞠目结舌,将信将疑。李逵引着他们到了杀虎之处,大家方才相信,齐声欢呼,将李逵奉若神明。众猎户抬了死虎,热情邀李逵先到庄主曹太公处饮酒,然后同去领赏。

    夜来沂岭连杀四虎一事,迅速传遍了远近村坊,十里八乡。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来曹太公处看杀虎壮土及死虎.人群中有一个村妇,正是从李逵刀下逃生的李鬼的老婆。李鬼死后,她逃来父母处住下,如今也随着父母来看热闹。这妇人挤到前边,一眼认出在大厅中饮酒的大汉正是杀夫仇人。她慌忙告知里正,里正一听这壮士原来是朝廷钦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不由得大吃一惊,赶紧将曹太公请出商议。

    二人计议已定,不露声色,招呼大家轮番把盏,向壮士敬酒。李逵不知是计,只道是人家好意敬他,来者不拒,全忘了宋江嘱咐之言。冷一碗、热一碗,不大工夫,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立脚不住。众人将他放倒在一条长凳上,用粗绳索连人带凳捆了个结结实实。早有人到县衙报告去了。

    此时已轰动了整个沂水县。知县闻报大惊,忙吩咐本县捕盗都头李云,多带兵丁捕快,火速将梁山泊贼人李逵,秘密解到县城,不得走漏风声。

    这沂水县乃是一个小去处,如此新闻怎能瞒得住?街谈巷议、议论纷纷,哄传闹江州的黑旋风李逵已被拿住,捕盗李都头已带兵前去押解等等。

    一直在此等待李逵的朱贵闻听此事,急得如热锅上蚂蚁,忙去找兄弟朱富商议。朱富寻思半晌,说:“大哥不要心慌,兄弟已思得一计。这都头李云是我学武的授业之师,绰号人称‘青眼虎’,武艺高强,你我都不是他的对手。要救李逵,只可智取,但事成之后,此地是住不得了,只能同上梁山。”接着向朱贵耳边如此这般一说,朱贵大喜,依计而行。

    李云带领兵丁,押着李逵,戒备森严,向县里而来。途经十里堡,李云见这里山高林密,路静人稀,于是吆喝兵丁小心在意。正行间,忽见朱富和一个壮汉挑着酒食担子迎面走来。隔着老远,朱富就喊起来:“师傅,听说拿住了黑旋风,徒弟给您道喜来了。”

    李云一看是徒弟朱富,连忙跳下马来:“贤徒,何劳如此费心。”说着看了看那壮汉。朱富忙说:“这是我家兄长朱贵,因仰慕师傅武艺高强,英雄过人,特与徒弟一道来接师傅。”说着满满斟上一大碗酒,双手递与李云,“师傅请饮此酒,聊表徒弟孝敬之心。”
 
    李云接过酒碗并不喝。朱富又说:“徒弟知道师傅从不饮酒,可今天拿了梁山要犯,功劳甚大,这可是喜酒,师傅无论如何也要喝一些。"李云见他如此殷勤,只得略饮几口。朱富又端出一盘菜肴请李云吃。李云推辞不过,随便吃了一些。朱贵早已端出酒菜,请众兵丁喝酒。这些兵丁见了酒肉,真是如风卷残云,拥上来一抢而光。

    李云见时候不早,向朱富兄弟告辞欲行。二人拦住李云,朱富说道:“师傅公务在身,徒弟不敢久留。只是师傅押解梁山之人,风险太大呀!如今朝廷昏庸,奸臣当道,有功不赏,官逼民反。梁山耳目众多,要是知道师傅与他们作对,咳,徒弟真为师傅捏一把汗呐。”

    李云见二人情形,心知有异。他故做沉思,斜眼看了看朱富:“那么依你之见呢?”朱富估计麻药就要发作,索性说穿:“放了李逵,弃官不作,梁山聚义,替天行道。”

    “听你之言,必是梁山贼党。来人,将朱富二人拿下!”不想后面毫无动静。回头一看,见众兵丁东倒西歪,躺在地上;李云知道中计,大吼一声,拔剑就刺。朱富二人连忙抽兵刃架住,心中奇怪,这李云怎么还不倒呢?岂料李云素来谨慎,今见朱富来的蹊跷,心中早有戒备。刚才朱富所敬酒菜,李云并未真吃,而是瞧机会悄悄吐掉了。

    李云的剑术遐迩闻名,量朱富兄弟如何抵敌得住?正在危急之时,李逵挣断绳索,吼声如雷,抄起一条朴刀来斗李云,朱富可惜李云也是一条好汉,如今和李逵死战,必有一伤,更不忍以三人之力斗李云。于是大喊住手,对李云说:“师傅,请听徒弟一言,然后再战不迟。”

    李云怒问:“孽徒尚有何话讲?”

    朱富将梁山兴旺气象以及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民不聊生等情形向李云一一诉说,又指出李云走失朝廷重犯,死罪难逃,劝他以大义为重,同上梁山,除暴安良。李云觉得此话句句在理、利害攸关,又感梁山之人义气深重,正好自己也没有老小家口拖累,不由得点头同意。
 
    弟兄们执手相对,开怀大笑。此时日已西斜,绚丽的晚霞将山林染成一片红色。众英雄谈谈笑笑,连夜奔梁山而去。
 
    梁贵东

  
阅读全文
热门内容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 儿童剧“河伯娶妇”(转载)
第一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 儿童剧“狐假虎威”(转载)
儿童剧“狐假虎威”,两个场景,9个以上人物,含生、净等多个行当,排演过程可让小朋友深刻体会成语“狐假虎威”的含意。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 中秋夜看国京《大破铜网阵》
中秋之夜,国京在梅大演出传统 京剧 《大破铜网阵》。这是一出大武戏,取材于著名的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李万春、王金璐、张世麟、张云溪都擅演。黄派的白玉堂早已享名。我虽自八、九岁时就喜读《三侠五义》、《小五义》,但这戏却一直...

“活曹操”老侯爷

“活曹操”老侯爷 --> “活曹操”老侯爷
说明: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松柏庵往事》(作者:和宝堂)。 老侯爷侯喜瑞,男,京剧净角。字霭如,河北衡水人,生于北京。回族。出生:1892年2月23日, 1983年因病在其寓所与世长辞,享年92岁. 侯老身材瘦小,嗓音沙哑,缺乏演好花脸的基本...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 贯盛吉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真正的丑角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慢慢走向我们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

女老生的历史

女老生的历史 --> 女老生的历史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中国戏剧红氍毹上的性别颠倒在世界演剧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日本的歌舞伎有这种现象,那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影响。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 蔡正仁:俞派小生艺术的“稳、准、狠”
http://www.jingju.com 京剧网 几十年来,我学俞老的表演艺术体会最深的是三个字:稳、准、狠。 稳是小生表演的基础,综观俞老对各种人物的表演,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轴心,那就是稳,无论是风流潇洒的书生还是地位赫赫的皇帝,或是喝...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 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另一说,因...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是一出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一开场就是萧桂英在边条后唱波浪滔滔海水发。关于这句唱词在文革前的报纸上还有过讨论,有人认为既然父女打鱼在江下,不是在海上为什么会海水发呢?另一方认为海水涨潮溯江而上如钱塘、扬子。但是...